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别人眼里的我是??

  心理学中称我们如何感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称之反思地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也就是我们内心想着:别人到底如何看我的?而我又把这份看待当成怎样一回事,我是很重视别人的评价呢?还是根本不在乎;我是期待别人的看法,让我更看清自己,还是别人怎么想我根本不在意。

  不论自己是哪种人,在看待别人如何觉察自己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我们都有某种动机想要透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在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透过别人的眼睛来证明自己的好,这种动机称为自我增强的动机(self enhancement),因为自己觉得好不个多,要别人也觉得自己好才真实,所以我们会在这种想要强化正向的自己的动机下,开始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貌,但在这种动机之下,我们会寻求在别人眼里自己的正向一面,但也会因过多的负面回馈导致自己忧郁难受。

  另外一种动机,称为自我证明的动机(Self-verification),这种动机之下,我们因为想要知道自己真实存在的样貌,所以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在这种心境之下,我们会比较能接受别人看待我的方式,可能就是自己真实的样貌,但同样的,在这种动机之下,我们也会有一种驱力,想要寻找跟自己原先一致的评价与看法,来维护自己稳固的『自我』。

  不论是想要强化自己,还是证明原先自己的存在样貌,我们都可能因为别人的想法而调整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可能抗拒去因为别人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如果自己够真实、够真诚,或许别人看待自己的方式很少会跟自己有落差,但如果自己有时候需要掩饰一些事情,有时候需要表现出某种社会角色向的样态,那自己就会需要时常在别人的眼光与真实自己之间有所挣扎,你或许内心时常会有种感慨,『这不是我啊!我只是因为必须要这样才表现得那么XX的』。

  我们在某些状况下,更时常会透过别人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Srivastava在他的专文之中,整理了一些特定的条件,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受到别人看待自己的样貌,而改变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第一个状态是,到我们年纪过轻时。年纪的时候,我们或许还没有探索出自己各式各样的面向,以及自己在各种情境之下真实的样貌,别人的回馈特别重要,所以因为认识的基础不够,我们时常会受到别人的观感影响,而自我也随之摆动。

  第二个状态是,我们时常会受到专家的观感影响,胜过于一般人。我们因为社会的关系赋予某些专业更有权威性的象征,也因此我们会更容易受到专家的想法,而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第三种状态是,有些特质就是需要别人的评价才说得准,类似美丑、胖瘦或是聪不聪明等等这种特质,当然也因为这些特质是社会赋予的,也成为我们很难调整却干扰生活的来源。

  第四种状态是,当别人发现了我从来没想过的特质时,我会很买单。当别人回馈给自己,完全超出自己的想像,我们会动摇原本看待自己的方式,而进一步认为别人的讲的或许是真的。

  第五种状态是,当我们寻求改变时,别人的看法或许是重点的状态。例如婚姻状态,不是自己说的算,我必须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才能够改变原本变质的关系,这时候我们会透过别人看待自己的方法去重新定义自己,如果我们渴求改变,这个力度会很强。这也是各式各样的改变、与疗愈为什么总是在别人真实的回馈下得以发生,因为只有透过别人真实的眼光,我才某个程度能知道自己需要调整什么。不同于那些强调要活出自我,做自己的观念,真实的改变与成长或许是在与别人的观感之下获得一种共鸣与同步,问题才得以解决。

  我们应该相信『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吗?

  我们时常在讨论我们需要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想法,或许有时候别人的回馈很真实,我们需要听进去,但很多时候别人的看法又很伤人,似乎听进去不久是否定了自己的全部。所以我们应该要务实一点,或许寻求正向的回馈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但当负面的回馈出现时,也需要考察自己该不该调整,如果这个调整有助于自己完成更多目标,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你不把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作一回事来好好思量。但重点在于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能完成自己生活的目标,让自己有更透彻的自我概念。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