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家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的肺炎预防和控制指引 1.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 一、记录相关信息:您来穗的时间、车次(车牌、航班号)、座位号;近期(抵穗后14日内)每日的大致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范围。 二、请留在家中或者酒店中,不要外出,不要参加密闭或通风条件不好的室内聚会和集体活动。 三、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时佩戴口罩。 四、保持住所通风良好,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休息,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五、密切关注自己和同行或近期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上门进行健康访视及医学观察,请予以配合。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您带上口罩前往定点医院就诊。 六、如有疑问,可拨打广州 12320卫生热线咨询。 附:广州市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 ★ 省级★ 01广东省人民医院 0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0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0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0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6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州市★ 0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02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03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0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年 1月 23日 2.市民健康指引 一、远离传染源:近期不去武汉和其他已知出现疫情的地区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咳嗽、发热病人,尽量避免到医院探望病人。 二、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家居及室内工作场所,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三、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勤洗手。 四、外出时最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 五、食物(尤其是肉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 六、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勤锻炼。 七、身体不适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实告知医生自己在14天内的出行史。 八、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遵医嘱居家或集中观察。 九、如有疑问,可拨打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咨询。 3.广州地区市民发热就医指引 一、市民出现发热,均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去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一定要告知医生过去 14天内外出旅行史和活动史。 二、如果市民出现发热,且发病前 2 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前往定点收治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离定点收治医院距离远,亦可就近选择其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三、没有发热,但具有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旅行史和居住史的市民,返回广州请密切关注自己健康状况,自我居家隔离14天,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不参加聚会。14天后无发热等症状,即可正常外出活动。 四、如果市民接到疾控中心通知被判定为一个密切接触者时,不用恐慌,积极配合,按照疾控机构要求进行医学观察,维护自身健康,保障他人公众健康。 发热门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定点收治医院介绍 一、发热门诊 为加强以发热为常见症状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把住发热病人第一关口,医疗机构设立发热病人专用门诊。发热门诊设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设有独立的候诊室、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等。通风良好,消毒管理严格。设有专人发放一次性口罩和就诊须知。配备经过严格的传染病诊疗实践的高年资医师,医务人员实行 24小时值班制。 目前广州市共有127家医疗机构设有发热门诊,遍及11个区。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卫生健康委根据救治能力和医疗资源情况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加强人力物力投入,全力做好病人隔离救治和感染控制工作。定点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 目前广州市辖区内共有9家定点医院,其中省级定点收治医院有6家,市级定点收治医院5家。 ★ 省级★ 01广东省人民医院 0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0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0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0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6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市级★ 0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02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03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0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4.市民合理使用口罩指引 佩戴口罩是做好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口罩的使用场景,合理佩戴口罩,做到科学有效防护,特制定本指引。 一、何时应佩戴口罩。根据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形势,以下情形应佩戴口罩。 (一)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 (二)乘坐公共交通(地铁、公交、高铁、飞机、出租车、网约车)时; (三)到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市场、餐厅、商场、超市等)时; (四)在人数较多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会议室、密闭办公室等,特别是电梯等小空间); (五)到高风险场所(医院、病例或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家庭、动物市场、通风条件不良的场所)时; (六)接触发热或咳嗽病人、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病例,接触疫情发生地人员,接触动物特别是禽鸟、野生动物等高风险行为时; (六)属密切接触者、疫情发生地人员居家隔离期间; (七)经评估,可能存在传播风险的场合。 二、如何选择口罩 不同的口罩适用范围不同。口罩根据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公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购相应口罩。 (一)一次性医用口罩 推荐公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日常使用,医疗机构中不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人员日常使用。 (二)医用外科口罩 推荐疑似病人、公交司机乘客、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在岗期间佩戴。 (三)颗粒物防护型口罩 公众可在人员高度人群密集场所佩戴。但疑似病人推荐佩戴不含呼吸阀的颗粒物防护型口罩或医用防护型口罩。 (四)医用防护口罩 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以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移使用。资源缺乏时,不推荐普通市民日常使用,可留给一线医务人员使用。 三、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为例) (一)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果颜色无法区分,则褶皱朝下); (二)上下拉开褶皱,让口罩覆盖口、鼻和下颌; (三)用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四)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四、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健康人群佩口罩佩戴时间超过4小时,会被分泌物弄湿或者弄脏,防护性能下降,建议更换。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医护人员使用的口罩,离开风险区域应及时安全脱卸并处理。 脱卸口罩后应立即洗手。 (一)在医疗机构时,应将废弃口罩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作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 (二)对于普通人日常使用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可以直接丢入“其他垃圾”桶,严禁回收及分拣。 (三)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症状的人,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可将废弃口罩丢入垃圾袋,再使用 5%的84消毒液按照 1:99配比后,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如无消毒液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废弃口罩密封后丢入“其他垃圾”桶。 (四)对于疑似病人及其护理人员,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处置。 五、温馨提示 任何防护用品都无法实现绝对保护,并且必须正确佩戴才能实现保护作用,洗手与佩戴口罩同等重要。讲究个人卫生,家居工作环境多通风,勤洗手,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进入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停留时间。 5.口罩、纸巾使用后的废弃处理指引 一经使用的口罩、用于擦拭呼吸道(口鼻分泌物)和咳嗽时掩住口鼻的纸巾,不可随地丢弃,均应遵循以下处理方式: 一、口罩 须动作轻柔脱下并收折,妥善存放后再丢弃,一般应完成以下几步并避免手部触碰口罩外侧面和扬起可能的沾附于口罩上的飞沫。切忌把使用后的口罩放入袋中。 (一)摘:摘下口罩。如果是 N95 口罩中的有较定型较硬的杯型口罩,因不易对折可摘下后直接装入塑料袋(即跳至第(5)步)。 (二)折:将口罩对折,与口鼻接触面(医用外科口罩通常是白色)朝外。 (三)卷:将对折后的口罩卷起,稍微整理挂耳绳使其不被卷入。 (四)捆:用挂耳绳做好捆扎。 (五)装:装入事先准备的塑料袋,如无塑料袋可装入留存原口罩的包装袋。 (六)弃:将塑料袋放入就近的分类垃圾桶中。 如你正好在医院内就医或活动,或者是发热、咳嗽症状的人员,口罩使用后应尽可能丢弃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标识为医疗废物的垃圾桶(带盖、黄色); 无法找到医疗废物垃圾桶时投弃在标识为“其他垃圾”的分类垃圾桶。 (七)丢弃完后,尽快按标准操作洗手。 二、纸巾 养成不随地丢弃纸巾的习惯,尽可能装入自备的塑料袋后集中投弃,可投弃在标识为“其他垃圾”的垃圾桶。 但发热、咳嗽症状的人员使用的后应尽可能投弃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标识为医疗废物的垃圾桶(带盖、黄色)。 丢弃完后,尽快按标准操作洗手。 着重强调:如果您丢弃时是正好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活动(含就诊、探访、陪护、工作等),请务必将使用后的口罩或纸巾投弃在标识为医疗废物垃圾桶(带盖、黄色)中。 6.广州地铁建设公司 返湖北探亲观光人员健康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用人方应劝阻相关人员避免返湖北探亲或游玩,如不可避免则向其发放疾病宣传折页,要求熟悉相关预防措施,并明确告知以下建议: 一、探亲/游玩期间,外出时佩戴外科医用口罩,不去人多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避免近距离接触咳嗽、发热病人,尽量避免到医院探望病人。 二、尽量留在空气流通地方、场所活动,家居和室内工作场所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三、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勤洗手。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除四害。 四、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食物(尤其是肉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五、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禽/畜农贸市场,不去野生动物市场。 六、保持乐观,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勤锻炼。 七、身体不适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保留好就诊记录。 八、如被医疗机构判定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请按照当地指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九、留意当地政府有关疫情公告、遵循有关预防指引。 十、在回穗后向用人方、住所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回程信息,同时配合相关医务人员开展居家(自我)隔离 14天。隔离期满后才可复工。 7.广州市家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引 一、三勤 (一)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进食前、双手弄脏后应立即洗手。 (二)勤通风: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不通风、人流密集的场所。 (三)勤运动:坚持室外运动,如步行、球类、跑步等运动。 二、三主动 (一)主动防护 1.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2.家中肉蛋要充分煮熟。 3.远离传染源:近期不去武汉和其他已知出现疫情的地区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咳嗽、发热病人,尽量避免到医院探望病人。 4.外出时最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2-4小时更换一次。 5.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6.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二)主动监测 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三)主动就医 如果怀疑家庭成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无论是可疑患病的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 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 14天医学观察。 家具表面、厕所每天要用消毒水消毒、抹洗。 一、三勤 (一)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进食前、双手弄脏后应立即洗手。 (二)勤通风: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不通风、人流密集的场所。 (三)勤运动:坚持室外运动,如步行、球类、跑步等运动。 二、三主动 (一)主动防护 1.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2.家中肉蛋要充分煮熟。 3.远离传染源:近期不去武汉和其他已知出现疫情的地区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咳嗽、发热病人,尽量避免到医院探望病人。 4.外出时最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2-4小时更换一次。 5.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6.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二)主动监测 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三)主动就医 如果怀疑家庭成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无论是可疑患病的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 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 14天医学观察。 家具表面、厕所每天要用消毒水消毒、抹洗。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消毒指引 一、保持家居通风 每天尽量开窗门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二、个人卫生 (一)与家里其他人尽量避免近距离的接触(至少间隔 1米以上距离),最好处于下风向。 (二)日常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4个小时或口罩潮湿后更换。 (三)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四)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五)生活用品实行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 三、医学观察要求 (一)每天早晚测体温1次,并记录在册。 (二)若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向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报告,并戴上医用口罩,等待医务人员到场诊治。 (三)隔离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 四、预防性消毒 (一)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二)地面表面,每天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三)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1h,或采用煮沸 15min消毒。 (四)对耐热的物品,如食具、茶具等可煮沸15min或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五、随时消毒 密切接触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排出的污染物需实行随时消毒。 (一)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专门容器收集,用84消毒液(有效氯 5%)按污物与消毒液为1:5的比例混合作用2h后排下水道。 (二)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可用干毛巾直接覆盖污染物,用1:1稀释的84消毒液浇透作用30min后包裹去除污染物,再用1:100稀释的 84消毒液擦(拖)布擦(拖)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擦拭2遍 )。 (三)随时消毒时开窗通风或用排风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四)处理污染物前应戴医用口罩和橡胶手套。处理完毕应及时淋浴,更换衣服。 六、终末消毒 密切接触者出现明显症状送院治疗后,家居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七、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84消毒液(有效氯 5%):常规按消毒液:水为1:100稀释后即为有效氯 500mg/L。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日常家居类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选自《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指引(第四版)》

面对新型肺炎的突袭,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心理所受的冲击也不可忽视!如果你面对疫情产生了心理困扰,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请拨打为本公益心理支持热线,为本与你共同战“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