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哪些情况就说明我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疫情期间,员工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能伴随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各种反应,首先需要认识到,并不是出现了“应激反应”就是“出问题了”,其实,很多反应都是在疫情下产生的正常反应,个人需要对这些反应进行甄别,察觉到自己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1.饮食失调: 当出现食欲不振或饮食过多时,首先需要排除身体基础疾病,当明确自身没有甲状腺疾病和血糖代谢问题,可以先想想,是不是活动量减少,所以吃不下东西,而饮食过多会不会与无聊和焦虑等有关,很多时候,明确问题原因后,这些反应也会消失,但如果为此感到异常痛苦,甚至为自己进食过多感到自责,开始催吐等,就需要警惕,积极寻求专业支持。 2.生活作息: 作息紊乱也是十分常见的,难得的假期,人们可能抛弃闹钟,每天睡到自然醒,加上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生活,返岗复工后,由于生活方式转变,许多员工会出现精力不济、失眠等现象。如果苦恼于自己的失眠,陷入对失眠可能后果的担忧,无法自拔,这样则会进一步加剧失眠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察觉到自己为作息紊乱的苦恼不受控制,且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3.生理症状: 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的身体状况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很多临床表现相似,如咳嗽、头痛、疲倦等,当表现出这些症状时,不需要过度惊慌,这也许是由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而产生的躯体化反应。我们可以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和权威的线上平台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当排除自己有生理疾病的事实后,身体症状仍未消失,则可考虑进一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4.情绪困扰: 疫情期间,人们因为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而焦虑不安,因负面新闻的报道感到悲伤无助,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这是在此应激状态下出现的正常情绪反应,但需警惕,如果这样的情绪过度强烈,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并且持续存在,难以进行自我调节,譬如: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事大发脾气,自己难以调节,情况持续了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则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5.行为异常: 返岗复工带来的压力感可能会造成人们的行为异常,以洗手这种健康管理行为为例,疫情期间洗手频率有所增加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反复洗手,总觉得洗不干净,每天洗手的次数远大于健康管理的实际要求,甚至因为洗手影响到了工作、人际交往与生活起居,这就有强迫行为的倾向,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对疫情心理建设手册》系列问答之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