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孩子在家时间长,3岁以下的家庭还没有太多的感受,因为孩子一直依赖家庭的照顾。3岁以上,家长们明显感到不同,学习、玩耍、所有的作息安排、时间安排都在家里,家长们压力徒增原来由幼儿园、学校分担的压力,现在全部集中到家庭身上。家有学童,尤其明显,学校不负责具体的“管”和“教”,“教学”交给网络,作业要求到是没有减少。于是上网课、做作业、打卡,做家长的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工作不敢落下,孩子的学习也不敢落下,孩子的走神、刷手机、浪费时间的闲晃、各种疲沓状况尽收眼底,不仅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冲突连连,焦虑与发火齐飞,天天日子都不好过,盼着早日开学,又提心吊胆。
国家高调宣扬的“整个社会按下暂停键,正是反思和成长的好机会。”你也许已经明显感到无法与孩子和平共处一段相对长的时间,你也许已经明显感到管教孩子要花太多的力气,你也许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自律、自控的担忧,你也许还隐隐感到你和孩子的关系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当你直面“不好”和“有问题”时,你就有力气按下暂停键,你别说,这还真是疫情提供的机会。因为你感觉到的“不好”和“有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以前生活没让你觉得有那么不好,它时而转移时而隐匿,在每一个忽视当中默默积聚力量,有朝一日——也许是等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孩子于是出现网瘾、厌学、离家出走、抑郁等等症状,不好过的日子就来临了。所以现在你觉得“不好”和“有问题”,可真是太好了,因为孩子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你还有机会做出改变。想要日子好过一点,需要让孩子习得更自律、更自控、更自主的能力,你只需要做到:
虽然“自律”和“自控”里都有一个“自”字,但是完全依靠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这个在开始的时候太难了,但是可以依靠“界限”的力量。界限本质上是指有限,因为辛苦有限所以能忍耐,也因为快乐有限所以更珍惜,“有限”是非常有力量。当一个人能从“有限”中尝到安全和自由的甜头,那离“自”律也就更近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古至今,这是最自然的作息(在此致敬要上夜班的人,为了工作完全调整了作息),保障我们的生命活力能够自然的消耗和恢复,交替而行,周而复始,像呼吸,像一天,像四季更迭,像生命周期。所以当你充分接受时间的界限,你就在接受一切都有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包括快乐。
原始人住在洞里,我们现今住在房子里,人身安全就有了保证。一旦安全感被满足,随之后来的就是更自主的活动和创造,人可以安心的休息、思考、交流、创造,而不必提心吊胆的警戒着外部的危险。更进一步,人类的先进之处体现在,人能觉知到自己还有内在的精神空间和外在的物理空间的划分,内在的精神空间可以无比宽广和丰富,超越物理空间的有限,就像俗语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等等。
看到这里你发现了吗?最有力量的界限同时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内容:限制和自由,限制提供保护,身心不受伤害、不过度劳损,同时又能自由的感受、思考和做事——满足自己的需要、回应他人的需要、满足集体的需求。
不用多,从1-2条开始就好,建立当下你认为能为过好日子带来改变的界限。建立界限的原则:清晰简洁、提供保护、允许自由。例如:你希望限制孩子玩手机和看电视的时间,增加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时间。家长:“最近你玩手机和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影响了学习和做作业,我们需要明确玩手机和做作业的时间。每天只能玩1个小时手机,看1个小时电视(提供限制)。在玩手机和看电视的时间里,你可以决定玩什么游戏和看什么电视。你希望什么时候玩手机,什么时候看电视?(提供自由)”
现在宅家的时间很长,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在开始的时候接受界限,这个界限就不要定的太紧,太紧了只有限制没有自由,或者自由度太小,对孩子没有吸引力。白天起床到晚上睡觉,有10几个小时是清醒的,如果只给孩子20、30分钟的玩手机时间,恐怕你还得费劲填塞他另外10几个小时的活动内容。想要孩子每天专心学习十个小时,就像要求你每天认真工作10个小时,还要天天如此,那太困难了。界限也不能定的太松,太松了就没有了限制的意义,没有努力的动机。约定界限的度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孩子的反应会告诉你太松了还是太紧了。
对于任何想要突破界限的试探给予及时设限。在约定任何界限的时候记得补充一句:“我会提醒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你作为界限的执行者的身份就确定了。当孩子无法结束手机游戏或者不能离开电视的时候,你只需要这样做:1)理解:手机真的很好玩/电视真的很好看,你还想继续玩/继续看。2)提出限制:可是现在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到了,你必须要放下手机/关上电视。3)提供替代方案:你可以明天再玩/你可以和我下跳棋/下楼散散步(以人际关系替代手机游戏很重要,前提是你们的关系足够好。)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放下手机或者离开电视,你需要升级设限,把上面三句话再说一遍,同时起身走过去收起手机或遥控器。你的语言和身体语言都在传递着一个态度: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要按约定的来。此时,你和孩子不是谁听谁的问题,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而是你们共同在面对一个客观现实:快乐是有限的,快乐是会结束的,现在就是结束的时候。依依不舍、难分难离,甚至痛哭流涕都是不情愿结束的情感表达,人之常情需要温柔对待,但结束、离开,是人生课题。在面临生命会结束的终极议题之前,我们其实一直都在练习结束和离开,区别只在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还有机会再来一次。所以不管孩子有多么不情愿,我鼓励你坚持守住界限,温柔的呵护他的“丧失”,坚定地结束,并告诉他“明天还会有”。如果孩子生气或者哭泣,那就允许他/她难过一会儿吧。一段时间之后,他/她会学会快乐并不是一时结束就永远结束了,他/她不会因为快乐的时间结束了就永远失去了什么(除非真的有这样的危险在)。他/她学会期待、珍惜和忍耐,学到这些需要时间和过程。
设限的时候除了坚持和坚定,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攻击孩子或贬损孩子。否则他学到的可能不是期待、珍惜和忍耐,可能是挫败、自责和恨意。可是要孩子学会自控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可能都没有好好地坚持也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疫情之下,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就不要再错失解决问题的机会了。为了容易一些做到,从明确1-2个界限起步,坚持一段时间,及时设限,你会看到孩子的变化。日子会好起来的!
教养孩子本就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通过科学的、专业的、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养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五商十力。
《普蕾 | 儿童成长评估》采用国际儿童游戏治疗的理念,以心理学中儿童游戏治疗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工具为主来获得信息,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行为等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鉴别、评估与训练的系统过程,是当今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治疗、健康预防的有效方法。通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故事(情景剧)、绘画、沙盘等形式一起跟孩子互动,在专业老师的心理干预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五商十力,帮助孩子激发内在的潜能,改善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全面发展。
● 五商:
情商 心商 德商
逆商 胆商
● 十力:
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处事能力、
抗挫能力、应变能力、探索能力、
适应能力、专注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
如果您想了解通过《普蕾 | 儿童成长评估》如何培养孩子的五商十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预约咨询。
| 方式一 |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评估

| 方式二 |
服务热线:159-1443-8914
| 方式三 |
159-1443-8914 赵老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