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收到了很多爸爸妈妈这样的私信:孩子经常发脾气,越说越来劲,怎么办?说实话,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暴打一顿?如果真诚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父母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我相信,能够很好管理情绪的爸爸妈妈,“暴打孩子”只是想想而已。而情绪容易失控的爸爸妈妈,或许真的会打孩子一顿,让孩子安静听话。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冲我们发脾气?其实,孩子的脾气都是有原因的。而我们,有耐心地去寻找其中的原因?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吗?
一对父母接送孩子回家,孩子一直扯着脸上的口罩,想要摘下来。爸爸阻止几次后,孩子皱着眉头把手甩下来,捏着衣角,没过一会就大哭起来。整节车厢的人都望着这一家三口。爸爸当下一刻,急了,抓着孩子的胳膊大喊安静、不许哭,孩子却哭得越发起劲。这时候孩子的妈妈拍了拍爸爸的肩膀,让他放开孩子,然后蹲下来看着孩子,轻轻地问:“宝贝是不是觉得很热,不想带口罩啊?”孩子听到妈妈的话后,没过多久,原本的大哭变成抽鼻子的气声,孩子松开抓紧衣服的手举起来要擦眼泪。妈妈立即抓住孩子的手,握紧在手心,“现在不能擦眼泪哦,等一下妈妈用纸巾帮你擦。你知道为什么不让你擦吗?现在有疫情,你的手不洗干净就碰眼睛,生病了怎么办?空气中也会有病毒,不带口罩的话,病毒吸入身体生病了怎么办?爸爸妈妈不想看到宝贝生病才不让你摘口罩的,忍忍,我们回家再摘好吗?”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支支吾吾地和妈妈说:真的好热,感觉透不过气了,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啊?妈妈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说:很快了,没事。之后孩子就彻底安静下来。
其实,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的,他们要的只是父母的关注,希望通过“发脾气”这个行为让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然后接纳。然而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面对孩子的脾气,都常常会犯错。
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会犯错的地方,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孩子身上。“你就不能安静一点吗?看不到我们所有人都很烦吗?”对于孩子的发脾气,很多家长都是把“我”的感受建立到整个事情上面,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感受。
其实,负面情绪是合理存在的,需要被我们接纳。就像电影《头脑特工》里说的: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的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如果仔细回想,会发现这跟自己的经历息息相关。每个人心里都会埋藏一些情绪地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人不断排雷,而有的人反而越积越多。而孩子们行为往往成为导火索,引爆我们埋藏的情绪地雷。而我们这样处理孩子的脾气,也是给孩子内心埋下情绪地雷。在很多年后,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跟自己一模一样。痛苦着我们的痛苦。
耐心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站到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父母要帮助孩子去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就像上面的妈妈一样,知道孩子心情不好的原因,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培养出从多个维度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就不会把哭闹当成发泄情绪的唯一出口,同时,孩子也会从中开始建立情绪管理的能力。
其实,孩子的脾气和父母、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一个一直不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不良情绪不管不顾,或者对于孩子的脾气回以歇斯底里的家长,孩子也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喜欢乱发脾气的人。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一开始与世界接触、相处的模仿参照物,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所以家长的脾气暴躁、性格冷漠,孩子的个性也不会好。孩子发脾气,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和家庭、和父母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帮助孩子学习管理情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等待孩子的成长。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孩子出现一些一直“纠正不过来”的不好行为、习惯、表现:孤僻、孤独、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等,爸爸妈妈着急却没有办法解决——改变孩子的方法、教导孩子的方法首先需要我们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到孩子的发展需求,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地观察、敏感地觉察。其实,通过《普蕾 | 亲子成长评估》,在专业评估师的帮助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去察觉孩子的真实需求,在评估师的专业建议下找到适合自己家庭、适合孩子的教导方法,让孩子更好成长。
普蕾 | 亲子成长评估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安全、轻松、愉悦的投入其中,通过内在心理机制呈现家庭成员的需求、家庭成员角色关系与基本的家庭互动模式。结合与父母的访谈,评估师将完整呈现孩子目前的心理发展状态和亲子关系的现状,增进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的理解,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和家庭成员间情感的交流提供可靠的、可行的发展性建议,协助家庭与孩子的发展。

孩子
认知能力、行动模式
创伤事件的影响
心理状况、自我认知
完整的家庭评估实施需要4次面对面进行:
● 第一次面谈:父母初始访谈,了解家庭背景信息及父母需求;
● 第二次面谈:游戏式家庭或个人评估;
● 第三次面谈:游戏式个人或家庭评估;
● 第四次面谈:评估反馈,提供发展性建议。
准确评估家庭关系,协助家长观察和反思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呈现和拆解家庭的亲子互动模式,家长获得发展性建议;为家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搭建情感桥梁提供客观、科学的视角和理解;为家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搭建情感桥梁提供客观、科学的视角和理解。
■方式一:
扫描二维码,预约报名

■方式二:
预约咨询,联系顾问老师(微信同号)
159-1443-8914 赵老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