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儿童心理咨询不同于成人,年龄还小的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如成人,对于问题行为儿童譬如“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胆小”...家长的语言教育往往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沙盘游戏则为儿童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项!

  1).导入简化性

  由于和游戏存在天生亲和力,以及游戏表达与年龄适宜,儿童沙盘游戏中可以简化或省去引导语等过程。儿童注意到沙盘时,明亮、纯粹的眼神是开始沙盘游戏的最好信号,此时只需一句“来吧,玩吧!”。对于个别适应能力不佳、问题严重儿童而言,有必要简单引导,引导时以陪伴游戏为主。

  2).谨慎提问、间接交流

  依据儿童的非言语沟通特点,较小儿童时游戏和陪伴为主、可不予交流,较大儿童的沙盘场景交流时对于提问要持谨慎态度,宁少勿多为原则,甚至不再交流讨论。如果交流,推荐“借沙盘言沙盘”式开展,即双方将对象指向、交流内容局限在沙盘内,间接、隐喻式讨论或讲故事。如儿童称自己很像沙盘中的一位小朋友,他想去踢球却被妈妈按下练习弹钢琴,此时推荐交流方式----那位小朋友这时准备怎么办?心里面什么感觉?治疗师不可如此交流----指向儿童并直接问到“你准备怎么办?”

  3).潜在风险及规则性干预

  儿童沙盘游戏保护性策略显著区别于其它年龄段沙盘游戏。一方面儿童意识功能弱,容易被无意识挟持攻击,想象过程中注意展开力度和保护。一方面个别儿童有把沙子带进眼睛、口腔的风险性,以及会发生撒沙子、扔沙具等现象。开始前必须筛选出存在风险性的对象,例如采集以往家庭中行为模式、短时尝试性沙盘游戏活动等。

  没有出现明显风险性征兆前,可与儿童监护人适当预告潜在风险性。如果已经出现明显行为或先兆,治疗师要进行规则性干预,口头与儿童交流安全性规则、明确限制风险性或破坏性行为,直至终止沙盘游戏等,以保证儿童安全为前提,兼顾沙盘游戏工作需求。安全性规则干预是儿童完成必要社会化的途径之一。

  个别儿童会有私自带走沙具现象,在明确禁止不经治疗师同意不能带走前提下,具体问题灵活处理。如双方协商在结束时可带走一个沙具,由儿童自己保存,下一次治疗时归还。如此方式可使治疗休息期时沙具(无意识意象)陪伴儿童,满足心理需求同时建立规则。

  治疗师按具体情况对待破坏性行为。存在问题的儿童轻微挤压沙具、借沙具宣泄是治疗需要,不可对治疗性行为限制过严;严重的、涉及儿童身体(特别是眼睛)安全的破坏性行为必须受到制止;来访者摔碎沙具是典型破坏性行为而必须干预。

  4).儿童个体沙盘游戏时间较短

  儿童沙盘游戏时间设置原则上遵循:1.不超过一小时;2.进行20-30分钟即结束同样属于常见现象;3.随着系列沙盘游戏中操作次数增加、咨询关系成熟、心理呈现逐步实现等,单次沙盘游戏操作用时会缩短。如从初期满贯操作逐渐过渡为20-30分钟操作即完成;4.言语晤谈不得干涉操作时间规律,以操作、游戏及陪伴为核心。

  时间受限的原因源自于儿童期注意力保持能力。

点赞(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