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岁后,就意识到身边还有许多不一样的角色与关系,家长要怎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人际互动呢?
“老师,我家小孩的东西都不跟别人分享,这样交不到朋友啦!”
“小孩在幼儿园一直管别人,结果自己的事都没做好,同侪也不喜欢被他管。”
“小孩太害羞了,都不敢跟别人互动,只玩自己的玩具……”
以上的描述您是不是很熟悉呢?家中的孩子是否也有相同的状况呢?现在开始条列家中宝贝的人际互动状况,您可以列出多少呢?
学龄前的互动发展
孩子自两岁后,生活互动的领域就逐渐拓展。他们开始意识到除了父母、家人以外,还有很多需要互动的对象。从公园溜滑梯旁认识的孩子,到幼儿园里一群个性迥异的同侪,原本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是如何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进而发展出人际互动的能力呢?
首先,让我们从人际发展介入。透过儿童发展专家Steven E. Gutstein分级中,了解学龄前互动发展的重点。
人际互动
与孩子一起练习
如果孩子的人际互动不太顺利,父母该怎么协助呢?不妨先仔细观察孩子在家中,与外在情境中的表现,归纳出孩子的互动模式,并对上述表格,找到需要协助的关键。
以下提供四点建议,可以针对孩子较不足的部分做练习。
游戏中,训练孩子注意别人的表情、动作
此类的游戏,需要孩子注意父母的脸部表情与身体动作,像是“一二三,木头人”、“猜猜东西藏在哪里”,从游戏中练习观察与解读对方的意图。以“猜猜藏在哪里”的游戏为例,当孩子远离要找的物品时,父母不一定要出声提醒,可以做出摇头或皱眉的动作,训练孩子学会察颜观色。
把孩子当作伙伴,培养合作的默契
此类活动可以让孩子练习调整自己的行为、配合父母的动作,如:数到三一起跳、两人三脚、如果你很高兴你就拍拍手(动作可替换)、跟着对方的节奏敲桌子、轮流指定对方拿积木……等。
教孩子观察互动情境,示范互动行为
如同上述表格所提到的,孩子需要注意同侪的反应、调整自己在情境中的互动。不妨轻松地和孩子坐在公园的一角,请孩子仔细观察其他在游戏的小孩,如:“你看到荡秋千那边发生什么事呢?”“有一个男生一直在等荡秋千,他也很想玩”“他等太久了,他去玩别的。”在观察互动情境时,应避免单纯只跟孩子说那边有荡秋千,而是和孩子一起标明观察点,深入地了解讨论。
以绘本或创造故事并和孩子讨论
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互动的场景大增,孩子可能来不及消化这么多。坊间有许多与孩子互动环境相关的绘本,绘本的图案提供了观察角色表情的机会,而且随时可以停下来问问孩子的看法,说不定孩子的响应跟父母想的大不同呢!
学习人际相处是很长的历程,从两岁开始到学龄、青少年、成年,我们都不停地在累积互动经验、调整沟通模式,练习建立友谊与获得在团体中的认同。就让我们牵起孩子的手,一同学习成长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