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有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指的是人们可从失败的经验里汲取教训,奠定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但这句话,套用在学龄儿童(六到十二岁)的学习与人格发展上,或许就成了阻碍孩子朝正向发展,变得自卑、懒惰的关键。因为一再受挫、失败的经验,容易让孩子产生负向的自我概念,长期下来,恐成孩子进步学习的一大绊脚石。让孩子会学习到爱上学习,这其中的关键点是“成就感”!

 从成功经验建立学习能力

  依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要养成学龄儿童的勤勉感,需要培养他们面对学习、与他人互动的各种能力,如果这些能力,足以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习或生活中的各项任务,并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与能力感,从这些“成功经验”里,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信心,愿意持续努力。即使日后遭遇到困难,也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面对困境、解决问题,而不轻言放弃。

  反之,在这个阶段里,大人剥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与从事活动的机会,一来孩子会惯性依耐大人,无法养成责任感与独立性;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因为缺乏靠自己完成任务的经验,逐渐失去能力,就容易在活动中退缩,形成性格上易有自卑、懒惰的特质。

 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学习困境

  很多家长对孩子缺乏足够了解,其一就是看分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却对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获得能力感、对学习有没有热情等并不在乎。以孩子写作业为案例,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见到孩子作业没做好,就认定孩子太懒、太笨,或是怪老师不能督导好孩子。这些完全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反而会让情况更加严重。此外,也有父母喜欢跟孩子讲道理,以为跟孩子说了一些道理后,孩子就会理解写作业的重要性,然后立即转变符合大人的期待。

  其实,培养能力、建立习惯都需要逐步累积,并不是光说道理就能让孩子改变,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立即见效。当孩子无法完成作业时,父母应该试着去找出孩子为什么懒惰的真正原因,是对学习没有热情?还是认为自己就是笨,再努力也没用?

  理解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供孩子需要的教导与帮助。让孩子慢慢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帮助孩子建立“能力”,当孩子愈来愈有能力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这能力所产生的效能或成就感,有时远比大人给的物质奖赏有意义得多,也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与态度。

  态度与习惯远比分数更重要

  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远比考试分数的高低更重要。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单只呈现在成绩好坏的表象,也深远地影响到孩子未来面对挫折时的应对能力,所谓“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包括:

  时间安排与运用:让孩子学习安排自己的时间,如读书计划、每日作息安排等,并能依照设定计划运作、定期调整计划等。

  为自己的作业负责: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懂得寻求协助、检查并改正错误的能力。

  遇到困难要解决: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课题或困难,要引导他们主动求助或是自动搜寻所需的资源。

  孩子通常会在让他有成就感的事情上,得到能力感。在这段学龄关键期,大人们以耐心的陪伴、协助鼓励的方式,依着每个孩子的状况制定能力所及的目标;耐心陪着孩子逐步建立好的习惯与态度,并花时间欣赏孩子的成就,及时学习进展不符合预期是,也给予孩子绝对的信心与心理支持,这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