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哲学家无意间在古罗马城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神像。这位哲学家虽然学贯古今,却对这尊神像很陌生。于是问神像: “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两副面孔呢?”双面神回答道:“因为这样才能一面察看过去,以记取教训;一面瞻望未来,以给人憧憬。”“可是,你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哲学家问。“现在?”双面神茫然。哲学家说:“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于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呢?”
过去已去,未来未至。若总是沉浸于“我昨天如果做......就好了”、“下周我一定要开始健身计划”......诸如此类的念头中不能自拔,往往会忽略当下的美好与创造性。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在格式塔治疗中亦是注重“现在”。
那么,在格式塔治疗中“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呢?哈哈,为了更好的理解“此时此刻”,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更深切地学习一下吧~
(基于咨询伦理与道德规范、以教学为目的的原则,经与当事人协商,当事人愿意将此次内容提供给学习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同学,此处名字已隐去。)
案例回顾一
一个来访者........他见我的时候有些着急,他迫不及待的表达“王老师,我知道自己有种错误的认知,我现在见人不敢呼吸,不敢喘气,我很害怕,因此我把自己封闭起来,家人和朋友都不能让他们进来。”他说着说着,低下头,轻轻叹气.....我邀请他和我一起叹气,放大这种感觉(放大技术),很遗憾,他放弃了,他不敢,他说,他从来不敢深呼吸,他最近一直封闭自己......在与他的对话中,他几次谈到封闭,当谈及封闭的时候,他的身体会不自然的蜷缩成团,我再次邀请他和我一起觉察“身体蜷缩成团”的感觉,他开始变得不耐烦(来访者抗拒).......“王老师,我不愿给人说话,我觉得我有错误的认知,我希望你帮我矫正错误的认知,而你让我呼吸和蜷缩身体,我觉得这对我没用......”我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看起来此时此刻你有点情绪(外界觉察),你很希望我帮助你(高层同理),而我此时此刻邀请你和我一起训练的并不是你想要的或是你需要的,对此,我很抱歉,但又很无力,我很想帮助你,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看着他,他看着我,我们开启了“静默模式”,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大概过了一会,他又开始叹气........此时我跟随他叹气(关注跟随),他继续叹气,频率增强,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舒服一点,于是我和他一起体验这种舒服的感觉,不断叹气(重复、放大,增强感受),他居然笑了.........随后,他主动要求再进行蜷缩身体的训练,他愿意去体验那种感觉.......咨询结束后,我完成了春节前最后一个案例的咨询记录工作,在咨询备注里,我写道“此时此刻在场里体验、觉察“静与动”,就是避开“最强大脑”,回归自我的有效途径..........”
案例回顾二
.......他是一名大学生,很难表达自己的困扰和问题,他不喜欢看着我,他总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中.....我邀请他抬起头来,看着我,只是看着我(尝试性接触),不说话,我试着和他对视与接触.........不一会,他开始眨眼,忍不住的四处张望......我问他当下的感受(此时此刻),他说他想躲避,他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他怕被人看穿.........“你想躲避,你担心被人看穿,当你表达这些的时候,你内在的感受是什么?”(内界觉察)我目不转睛的看着他。“我有些怕,我也不知道,就是...就是....就是......。”我发现他很难呆在感受里,他一直用解释替代他的感受.......我试着让他回到当下(Here And Now),回归自我,并帮他澄清“看起来你在努力的向我解释,你想告诉我什么。”(澄清内容)“就是....就是....就是....我也说不清楚。”“嗯.不着急,慢慢来,我能理解为,你很渴望给我说清楚,很渴望我能理解你?”(高层次同理)他兴奋的点了点头,“是的、是的.....”“好的,这样,你看着我,告诉我,我渴望你能理解我。”(实验设置,尝试表达)我邀请他大胆地与我对视,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他艰难的抬起头(“艰难”这个形容是我当下真实的描述)“我渴望你懂我,渴望你理解我...........”他哭了,眼泪从他的眼眶中流出来(情绪释放)..........咨询结束后,他说,有时候觉得哭是一件很羞耻的事,但今天他有了新的看法......
问题存在于“当下”,问题亦解决于“当下”。格式塔疗法强调对“此时此刻”的觉察,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过去与未来,而是主张把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将来带到此时此刻中,亲身体验,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皮尔斯(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认为,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来访者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在咨询过程中很容易会遇到来访者跳出“此时此刻”的情况,这时,需要咨询师巧妙地使用同理、反复、夸大、设置实验等方法,引导来访者呆在此时此刻的感受里,充分体验、深度觉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