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就是一种大脑对所感知到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并加以判断、推理、概括的思维活动。广州儿童心理咨询机构:思考注意力训练,则是指让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不断发挥深入探索的精神,进而将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1.注意力训练事项
(1)如果儿童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某个问题,家长应当尽量给他一个独处的空间,不要轻易地打断他的思绪。因为儿童的思考具有不稳定性,家长的突然打断很可能会使他的思路无法衔接上,以至于到最后什么也想不出来。
(2)家长对儿童进行思考训练时,有时会提出平日儿童很少想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应尽量让儿童自己去分析。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无论儿童遇到什么困惑,家长都不要代替他去思考,而是要让儿童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思考习惯和逻辑去思考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当然,家长可以在儿童百思不解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不要一下子就说出答案或者解决的方法。
(3)在训练的过程中,儿童如果对某个问题经过思考后得出一个结果,家长应当以疑问的语气询问儿童为什么,让他作一些解答。如果儿童由于言语组织能力所限不能马上回答,家长也不要着急,要耐心地引导和启发他说出自己的理解。
(4)注意重点对儿童进行发散性思考的训练。儿童在思考某一个问题时,有可能思考出一种结果之后就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家长应该训练儿童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思考尽量作出不同的回答,锻炼儿童的发散思考问题能力。
(5)注意避免对儿童进行思维阻隔,即随意打断儿童的一切活动,哪怕是游戏玩耍。例如,儿童发现面前有一样东西非常吸引他,正准备拿起来研究一下时,被家长的一句“太脏了”终止了行为;当儿童试图去触摸植物和小动物时,家长因儿童触碰危险而阻止;当儿童发问的时候,家长采用敷衍或不耐烦态度等,这些行为均会导致儿童思维发展过程的“断裂”。
思考注意力训练包括很多种,如创造思考训练、逻辑思考训练、系统思考训练等,不管是哪一种训练都要在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也被很多专家作为注意力训练的一个方案进行推广,这里就介绍几种训练方案。
2.注意力训练方案
方案一:创造思考训练适合年龄:3~5岁。
训练目的:摆脱单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思考模式,将一些非常规的想法作为跳板,寻找创新的可能性。
(1)家长向儿童提出一个问题,如“水有哪些用途”,如果儿童第一个想到的是“水能浇花”或者“水能洗脸”,家长在肯定其回答之后不要急于问下一个问题,而是逐渐引导儿童回答“水能灭火”“水能冲果汁”或者“水能养鱼”等,从而使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其创造力。
(2)家长向儿童提问:“你有好朋友吗?”
儿童回答:“有,我的好朋友有亮亮、梅梅、阳阳、小飞……”
家长再问:“那你的好朋友有朋友吗?”
儿童如果回答:“没有。”
家长这样提问:“那你是亮亮、阳阳、小飞的什么人呢?”
儿童回答:“我是他们的好朋友。”家长再问:“那他们有好朋友吗?”
儿童回答:“有啊!”
家长问:“那是谁呢?”儿童回答:“是我啊!”
(3)组织一次家庭晚会,家长作为主持人,其他人作为猜谜的参与者,主持人可以创造一些谜语,以对话的形式让儿童猜。
主持人问:“猜猜我在想什么呢?”
儿童回答:“不知道,想什么?”
主持人说:“一种温顺的小动物。”
如果儿童列举出很多动物,但是都没有猜对,家长可给予提示,如
“有一双红色的眼睛”“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耳朵长又长”等,经过提示后儿童就会猜中是兔子,而且对兔子的整体特征也有了一个详细的认识。
训练要领:
(1)创造性思考训练,除了要训练儿童的创新意识外,还应当注重侧向思维以及反向思维,以便能够灵活变通地解决各种问题。
(2)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一定要以儿童感兴趣的事情为出发点,过于枯燥的训练会阻碍儿童思考,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方案二:逻辑思考训练适合年龄:3~6岁。
训练目的:给儿童提供拓展逻辑思维延伸的机会,使他无论是游戏或者看书识字都能够在不断吸收新事物的同时,始终沿着一条逻辑思维线条前进。
训练内容:
(1)家长准备很多大小和形状相似的物品,如橘子、苹果、皮球、毛线球、馒头等,先让儿童挑出能够吃的物品,如橘子、苹果、馒头,将不能吃的物品摆成一组。接着,家长再让儿童从能够吃的物品中挑出水果,如橘子、苹果等。家长可根据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决定准备物品的多少。
(2)家长先给儿童讲一个故事,内容是:“梅梅有很多宠物,她非常喜欢它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宠物。结果有一天,宠物们终于提出‘抗议’,它们用躲起来的方式告诉梅梅,自己也需要独立的空间。梅梅很后悔,她决定找到宠物,然后向它们道歉。可是由于宠物们全都睡着了,并没有听到梅梅的呼唤。”说到这里,家长给儿童看一幅图,并给他不同的动物卡片,引导儿童找出图中隐藏的小动物,并且将相对应的动物卡片一一抽出来,贴到图中小动物隐藏的地方。
训练要领:
(1)逻辑性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训练时要从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入手,让儿童在训练中多动手、多实践、多看看,对事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再运用语言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摆脱表象的束缚,使思维由具体逐渐向抽象发展。
(2)抽象思维的训练主要有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几方面,例如第二个训练,儿童就应当运用分析、综合与概括的方法,先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得出结论后将整个烤制饼干的过程进行综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儿童一旦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就会使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方案三:形象思考训练适合年龄:4~6岁。
训练目的:使儿童能够利用具体的材料展开思考,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思考的空间。
训练内容:
(1)给儿童准备一张白纸,白纸上画着一个圆圈,让儿童以这个圆圈作为基础,进行涂色或者加工,画成一幅简单的成品画,如画出足球、小猫的脑袋、气球、苹果等。
(2)家长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然后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叙述,引导其将曾经发生的类似情景详细地描述一遍。
(3)给儿童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讲到曹冲利用大船作为秤的时候,就暂时停止讲述,用引导的方式让儿童讲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训练要领:
(1)在进行故事引导时,儿童可能无法顺利地按照家长引导的思维路线进行,此时家长不应当失去耐心,而是在把握主题方向的同时让儿童自由发挥,慢慢向标准答案靠近。
(2)在进行形象思考训练时,家长应当鼓励儿童多观察,以丰富自己的表象储备,从而能够将思考的范围不断扩大。
方案四:盘根究底训练适合年龄:3~6岁。
训练目的:鼓励儿童抓住某一个具体的问题,采用追问到底的态度,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训练方法。经过训练,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应的对象上,并在提高洞察力、缜密思维的同时,看某些问题会更加深刻,推理分析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训练内容:
(1)家长可根据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表现进行训练。例如,当儿童将花瓶打碎后,家长不要立刻责骂他,而是通过逐步追问的方式找出原因,同时让儿童的思维在追问中得到延伸。
家长问:“花瓶为什么碎了?”
儿童回答:“因为掉到地上了。”家长问:“为什么会掉到地上?”
儿童回答:“因为我伸手碰了它,没有接住。”
家长问:“为什么去碰它?”
儿童回答:“因为我想去拿它旁边的盒子。”
家长问:“为什么要去拿那个盒子?”
儿童回答:“因为我想吃盒子里的饼干。”
通过追问,家长最终找到了花瓶破碎的原因。因为孩子想要吃饼干,所以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如果家长没有理性地引导儿童,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上来就责骂,儿童就会因为受惊吓而不知所措,思维也会立刻混乱起来,对其日后的思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家长在哄儿童睡觉时,准备给他盖被子,如果儿童不想盖被子,可以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让儿童厘清盖被子的好处,使他能够自愿把被子盖上,这对于训练儿童注意力有一定的好处。
(3)冬天气温变化较大,家长也可以通过追问室内和室外的温差的变化让孩子对温差有一个了解。
训练要领:
(1)家长应帮助儿童了解因果、对立、依存、交叉等关系,才能了解事物的整体面貌,并把握其中的精髓,从而使儿童注意事物的细节,提高注意力的水平。
(2)儿童一般对时间观念很模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帮助儿童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在掌握相应的时间词语后,儿童对于家长的追问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