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导有网瘾厌学的孩子?前段时间,我整理了心理工作室的文件。动力催眠的案例在脑海里重温,小C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来讲述小C的故事。
一、焦虑的家长、不听话的孩子
小C高考成绩比第二批本科生的控制线高60分,比第一批本科生的控制线只低10分。对于这个分数,小C的父母非常满意,这是女儿进入高三后最好的一次考试。但我知道小C还是有些遗憾,她的目标是一本。
小C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理解力强,接纳力强。但她也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孩子,任性,顽皮。如果她不喜欢某个科目的老师,甚至连这门功课都不喜欢。
她喜欢玩游戏,在父母眼里对学习不怎么上心。为了不让小C分心,她刚上初中时,父母就在家里停止了上网和有线电视。可伶天下父母,断了自己的娱乐生活,没想到女儿会因为禁令而更加渴望上网。
小C有机会拿到手机就玩上几把,有时还会偷偷去网吧。中考结束后,小C的父母不愿意相信女儿的分数只有2A,母亲甚至想申请查分。到了高三,也许是受高考成绩的刺激,小C苦努力了一段时间,成绩一开始就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终究管不住网瘾,成绩急剧下降。
当小C被她妈妈带到我身边时,高三的第一次模拟测试刚刚通过。她的成绩是450分,她班有52名学生,排名49位,上二本都有点困难。小C的妈妈很着急,高考还剩两个月,怎么办?聪明的孩子连二本都考不进,怎能甘心呢?妈妈本来想在校外租间房子陪女儿读书,但她根本不让父母去。如果父母去了,她就不上学了。
据说动力催眠可以改变学习状态,小C愿意试一试,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二、动力催眠激发潜能的原理
当第一次遇到小C时,我向她解释了动力催眠激发潜能的原理:关于学习,道理你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对吗?为什么?因为你懂的道理和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意识层面上,意识只占大脑功能的12%。而支配你下意识去行动的习惯和模式是潜意识,是在过去形成的,占大脑功能的88%。以12%的力量PK 88%的力量,当然要赢也不容易。
动力催眠训练可以使新的决策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取代过去形成的严重制约现在发展的习惯和模式,促进潜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样潜意识就可以与意识层面所懂的道理所做出的新决定相协调。这样,你可以知行合一,把12%和88%的力量从PK状态变成加法状态。这样,你就可能用到100%的能量。
然后她和小C讨论了目标,给自己定了高考的目标分数和目标学校,并明确了围绕目标应该采取的行动。每周,小C都会来我的心理工作室。高考前我陪她两个多月,见证了她生命状态的微小变化。
三、波浪式前进,一浪高过一浪
4月,高考第二次模型测试后,小C兴奋地告诉我,她在班里的成绩名次已经提升到22,得了500多分,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很震惊。
我知道这不是动力催眠的魔力,而是小C有这种张力和巨大的潜能潜伏在她的身体里。我所做的就是唤醒她沉睡的潜意识,让她的身心融为一体。心理学家说过,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所谓的问题只是生活的完美原型,渴望活出自己的努力和习惯力量之间的斗争,是一种纠正生命偏差的力量。
初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小C的信心,但她仍然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就连她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也维持不了多久,来了得快,消失得快。
学校周末只放一天假,放假前一天晚上,她会在网吧呆到两三点钟。第二天,她自然醒来,再做一次催眠,一天的假期就要过去了。我和她探讨过,她去网吧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她说,其实每次玩完疯狂的网络游戏后都觉得很无聊。但是一到学校放假,她又抑制不住的要去。
我给了她共情和接纳,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不同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我看来,高三学生压力很大,适当玩游戏有助于她释放压力。她也愿意和我讨论这种即时满足的利弊:利是享受了当下,弊是浪费时间,影响未来。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能够抵制对即时满足的渴望,并有能力等待延迟的满足。
小C常常表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她正在慢慢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重构思维。
5月份的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小C的成绩名次回到了班上的50,一个月的时间,成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而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才30天啊,小C的妈妈慌了。我请她相信女儿,第二次模拟考试,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出乎我意料,小C的心态还可以。第三次高考模拟成绩对她来说是一种刺激。她更愿意接纳我的建议,去规划高考前不多的时间。
在动力催眠的过程中,我从她的反应中看到了她生命的变化。好几次,她的左手悬在半空中,抖得厉害,似乎有上下两股力量在较量,我很担心它掉下来。然而,相持了一段时间后,颤抖中往上……后来,情况越来越稳定。相信小C能在高考中发挥应有的水平,高考成绩出来了,符合我的预测。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能力。每个人都在为梦想储存精神能量,但有很多时候,这种能量被各种原因压制。有了心理咨询师和催眠师的共情、无条件的接纳、积极的关注和耐心,那些被束缚的生命将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原有的生命力。
当然,这一时期家长的的改变也是不可或缺的,孩子的生命发展受到困扰,这一般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四、提高成绩只是动力催眠的冰山一角
催眠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分数,而是为了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只要状态发生变化,分数的提高自然会出现,分数只是动力催眠的效果的体现。
小C的妈妈对我道谢,我欣然接纳。同时,我要感谢他们。小C的成长,也带来了我作为催眠师和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小C和她妈妈有点遗憾。如果她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寻求帮助,情况会怎样?如果早一点,会不会超一本线很多?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唯一能肯定的是,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成长障碍后能及早寻求帮助,便能促使孩子尽早找到自我。
【如果您的孩子有相关的困境,比如说不上学、厌学、学习困难、手机成瘾等,有以上需求者请及时与广州为本教研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