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看到家长因为孩子的咨询而困扰:如果孩子不愿意到咨询室该怎么办呢?心理老师可不可以上门来帮忙辅导孩子?我们是否可以到外面喝茶和孩子聊聊天?
咨询不外出的原因
首先,我跟我们的来访者明确的是:咨询是不能外出的,这是行业规定。咨询外出有几个不利因素:
1、失去了咨询室严格的桌椅摆放要求(这些摆放都是根据咨询室的严格要求的);
2、失去了咨询室配置的咨询器材提供(比如沙盘治疗的器材、艺术治疗的器材);
3、失去咨询的氛围,比如催眠治疗需要的氛围;音乐治疗需要的氛围;
4、咨询室就有治愈功能,这是环境效应,在咨询室里做咨询比在任何一个环境做咨询都让来访者更重视、更受益……
每个来访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咨询师不可能背着一个咨询室上门,这是不合理的。除非来访者情况特别严重,类似我的个案中是临终关怀的,我会上门,但是需要配备助理咨询师一起前往。这样的话,收费是非常高的。
喝茶聊天做咨询是花钱做无用功
其次,咨询不是聊天。第一次来访我们称为“诊断分析”。很多来访者不明白,第一次咨询基本上都是自己在讲述情况,为什么还要收费?而往往第一次的来访才是至关重要,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会精准分析甄别来访者属于哪种心理问题范畴。就像很多人说肚子痛去看医生,医生要精准判断你是肠胃炎?还是胰腺炎?还是胃穿孔……因为肚子痛有很多不同的症状。
同样的,有来访者说情绪不好,心理师也要精准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没有诊断分析的咨询,不叫咨询。诊断分析后,咨询师会和来访者做详细的咨询方案,有经验的心理师基本上第一次来访的时候就会把情况告知来访者,并完成咨询方案的建立。这些,都是喝茶聊天聊不出个结果的。
不在咨询室的咨询,我通常都把这种状态叫做咨询无用功。因为咨询师一旦离开咨询室,就像律师离开法庭一样,我建议我的咨询老师要离开“心理师”的身份,否则咨询这条路不会走太长远。心理师不能把生活和工作分开来,最终只会导致个人人生的崩盘。生活过不好的心理师,工作上很难突破瓶颈。
父母认为的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
第三,关于怎样给青少年儿童做咨询的问题。
我给预约老师做培训的时候,我让她一定要明确:父母是想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有些父母会说:肯定是孩子的问题啊,然后列举了孩子N多问题。
可是:这些问题孩子认为是问题吗?还是父母认为是问题?
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回答:我觉得他/她这样做就是有问题。
因此,我们的预约老师一定会建议家长先做咨询。因为:是家长“觉得“孩子有问题,我们并没有任何依据说这是孩子认为的“问题”。
而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来自家庭,其实大人来做咨询就好了。
这是个事实。在临床个案中,我看到很多“改造者”的故事:老婆改造老公的故事,最后自己气出一身病,来到咨询室后还非常愤怒地说:为什么不是他先改变?还有很多父母改造孩子的故事,使劲儿想把孩子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是不是说我们的另一半或者孩子不需要成长?不是的。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成长,他们觉得事情造成了内心的冲突并影响了健康和社会关系……,那么他们一定要主动来访,咨询师的帮助才是有效的。
而最无效的做法是:父母觉得我有问题,我觉得我还不错。那究竟是父母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呢?因此,心理咨询的目标确立是根据:谁觉得有问题谁做咨询,而不是谁觉得对方有问题,我建议咨询师让对方去做咨询。这是不合逻辑的,同时父母的这种做法也会深深伤害孩子,伤害亲子关系。这就是很多时候父母好心做坏事的原因。只看到自己认为的对,而看不到孩子内心的意愿。
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的步骤
通常,如果是青少年儿童的咨询,咨询的步骤是:
1、父母先咨询,咨询师要先了解孩子的生存环境。孩子是个种子,家庭是土壤,种子需要怎样培植,和外部条件是很有关系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而和种子紧密相连的就是土壤(父母)。父母提供的信息很重要,很关键。
2、在后面的咨询方案里一定要安排介入孩子的咨询,从孩子的角度我们去观察最核心的东西。
3、搭桥亲子关系。在咨询的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家长和孩子一起的咨询,重建亲子关系是咨询的力量之处。孩子最终要回归到情感系统的支持,只要这样的咨询,才会让家长更能懂得孩子、真正帮助孩子将来的人生走更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