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避免成为“讨好者”,给孩子物质奖励大有技巧。前段时间,我和大家分享了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逛街时讨要东西的做法。很多朋友对“奖励制度”特别感兴趣,贴纸奖励可能是我们常用的亲子教育工具。奖励小红花和小星星对孩子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用吼骂、不用叽叽喳喳、一给贴纸,孩子就愿意改正。

 

“笑脸奖励”更高级,它比“贴纸”更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行为,更能培养孩子的成本意识。我们身边很多成功的例子是,在攒贴纸的过程中,孩子渐渐忘记奖励,从攒贴纸中找到乐趣,所以小孩在没有家长提醒的情况下,能自己记得做。

 

孩子自己上厕所,穿衣服,玩玩具,看绘本……我们希望孩子养成更多好习惯,所以“笑脸”对孩子和家长都很有吸引力。奖励制度不一定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短期效果特别好,但过几天就不行”的例子很多。

 

很多评论“孩子三分钟热度”,奖励制度往往也有弊端。比如,孩子模仿大人的奖励行为,用零食“交换友谊”。那么,如何把握奖励的程度呢?如果是孩子本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是善良行为,比如刷牙、做作业、对人友善,都问“能给我贴纸吗”。事事和大人谈条件,那就不值得了。

 

而且,奖励制度的效果确实也因人、因事、因时而异。那么,激励制度应该如何引导,能够持续多久,何时退出?仔细想想,在落实“贴纸奖励”和“微笑奖励”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功课。
 

亲子心理辅导
 

类似形式的奖励不是懒政,我们需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在过程中耐心改进,找到适合孩子的版本。表扬,笑脸,贴纸,这些都是有趣和无害的育儿方式。积分奖励制是更高级的玩法。如果孩子集满一定数量的贴纸和小红花,他们就能被满足一个事先和大人商量过的愿望。

 

一般认为贴纸奖励的主要风险如下:

 

1.会降低孩子的自驱力;

 

2.原来的奖励就行不通了,父母需要用更大的奖励去“刺激”孩子;

 

3.孩子经常和父母讨价还价;

 

我们很无奈,明明“养成好习惯”对孩子是好事,现在怎么越来越像交易?

 

让我们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这背后的逻辑是,贴纸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心理工具,改变了孩子的动机。他们愿意“暂时”养成一个好习惯来得到奖励,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事对他们有好处。

 

说白了,每种被标签化的好行为都有真实的价格,它的价值会暂时储存在贴纸和孩子之后想交换的礼物里。在奖励制度中,孩子下意识地问:“这对我有什么价值吗”。这将把教育的重点从“感性关系层面”转移到“理性商业层面”,降低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有许多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绘画实验就是典型的例子。研究人员让一组孩子用画笔画画,并告诉其中一些孩子,现在他们画画可以得到特殊奖励。结果,那些被告知有奖励的孩子实际上比未被告得到奖励的孩子画得少。几周后,那些被告知有奖励的孩子对绘画的兴趣降低。

 

另一项研究告诉我们原因,当我们告诉孩子做某事会得到奖励时,他们大脑中“乐趣和愉悦”区域的活动减少,而“工作区域”的活动增加。

 

如果奖励贴纸注意方法和尺度,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毕竟,四五岁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有时,以贴纸等即时行乐的形式,孩子有足够的动力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果使用得当,奖励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

 

关键是我们要明确,奖励贴纸只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手段和工具。它不是什么地方都需要用,也不是简单地套用。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奖励开始,转移到感受其中的乐趣,引导孩子去理解这件事为什么好,为什么对有帮助,去寻找能够激励他们继续坚持的动力,才是在运用奖励机制,父母背后要做的努力。

点赞(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