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顺利毕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恋爱,结婚,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是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过的“完美生活”。就像赶鸭子上架一样,一步步安排孩子的生活。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总是说,父母忙碌的生活大部分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孩子真的需要吗?
01. 我为你着想,你要听我的
强势和控制似乎是我国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的家长甚至喜欢高举爱的旗帜,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无限度地侵入孩子的生活。
很多时候,你亲切的一句“我是为了你好”可能是对孩子的“压力”。虽然我们都是从孩子变成大人的,但很多时候,父母都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网上段子:“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很多年轻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在电视连续剧《小欢喜》中,妈妈劝英子吃生海参,但英子不能接受海参的味道。妈妈说:“我是为了你,我能害你吗?”于是英子捏了捏鼻子,把海参吃了,结果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02. 深挖“我是为你好”背后
一是,以自我牺牲的名义,给孩子戴上精神枷锁。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成了全家人的希望,不听话成了“不孝顺”,听话成了唯一的选择。这种“逼迫”孩子努力学习、听话的做法,让温暖的爱成为束缚。
二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控制孩子的生活。平时,家长会觉得“吃盐多过你吃米”,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自己附属品,去干涉一切事情,没有底线去控制孩子的生活,孩子根本没有自由。
三是,“我是为你好”的潜台词是“你必须听我说”。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而活,应该掌控孩子的一生。父母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03. 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相信世界上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在每一句“我是为你好”的背后,都有对孩子的担忧,包括责任和爱。但俗话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无法判断,如果擅自为孩子做选择,他们是否会快乐?也许父母需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为孩子规划了最好的路线,为他们考虑了一切,但将来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是孩子他们自己。既然我们知道有一天他们会独立面对世界,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努力让孩子更坚强呢?生养是一回事,教育是另一回事。
“完美”这个词总是主观的,不把我们认为的“完美人生”强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有能力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这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如果爱太强烈,它会成为一剂毒药,如果爱使用得当,它是一剂解药。
亲子心理学总结: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学会正确地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做,去尝试,这是理解和尊重。爱不是“我是为你好”,而是“你快乐就好”。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能有勇气去探索世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