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为“咨询”(counseling),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运用有关理论与技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难题,来访者通过向咨询者进行述说及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并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作出某种决定,进而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我国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它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中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家庭中的问题等。其边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一次至几次。
 
    在前面故事里的小明在苦恼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选择了心理咨询。让我们来看一看广州为本教研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帮助小明的。
 
    [案例]我想做咨询。
 
    事实上,在小明第一次和第二次来到咨询室之间相隔有一年多的时间,大概在第一次的咨询之中小明并没有得到他特别希望得到的帮助。第一次的咨询,咨询者会首先向来访者讲述保密原则与保密例外,采集来访者的基础信息,包括了解最困扰来访者的问题,问题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对来访者的情况作一个初步的判断,制订一个大概的咨询方案,有些时候来访者只需要咨询者稍稍点拨,即可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些时候,咨询者会视情况向来访者讲述大概的过程,需要与来访者进行一段长时间的探讨。小明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进行了续约,然而并未如约前往,直到一年后,他第二次来到咨询室,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这时出现在咨询室的小明,焦虑症的症状非常明显。在与咨询师的交谈中,可以看到他的倦容,时不时地打着哈欠,他的语气也似乎总是有气无力,而且气息短促,好像心很慌,在讲话间隙无意识地不断叹气、换气,好像不喘息一下就没有力气说下面的话,正像他描述的那样,他好像“行尸走肉”一样过着每一天。由于当时快放寒假了,咨询师非常明确地向他建议,他需要去医院的心理卫生科接受诊断与治疗。此时小明的焦虑症有中度到重度的表现,单纯的心理咨询效果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接受抗焦虑的治疗。
 
    新学期小明第三次来到咨询室,反馈了他接受治疗的情况。医院的精神科诊断他为抑郁症伴焦虑,并为小明开了抗抑郁与抗焦虑的药物。他说起药物的疗效和自己的煎熬,“当时吃还有效果,不敢停,停了就烦,后来就不想吃了,寒假在家待着好一些,在实习的工地上待过一段时间挺好的,白天8小时干活,晚上就睡觉。回到学校特别不舒服,总想些乱七八糟的,无缘无故就担心,比如担心毕业设计,一直头晕就怕影响做设计,于是更紧张,甚至心悸。家里也不重视这个问题,十年了,都是自己慢慢调理,这样太慢了,如此下去,马上要毕业进入社会可怎么办”。咨询师观察到,小明虽然依然会打哈欠,但是他的表情要轻松一些,既然药物还是起了作用,就需要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地服用,咨询师再次叮嘱了小明。
 
    咨询师发现小明在讲述工地实习经历的时候有一种久违的轻松,同时他讲到一个细节,就是在办公室虽然环境好,但是和领导在一处,反而不自在,而在工地上虽然苦一点,却和工人之间相处轻松。而当他提到父母对自己生病的看法时,似乎表现出对父母的一丝恨意。他甚至想过用更严重的后果(结束生命)惩罚父母,但自己是理性的人,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没有被情绪控制,只是特别纠结。当出现自杀倾向的时候,抑郁已经是比较明确了,而“初中后就没有什么高兴的”,“考第一名也高兴不起来”,“十年了”,这些带有一种无奈情绪的话语也都反映出来访者的抑郁情绪十分明显。所以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帮助来访者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索问题的核心本质以及解决的具体方案,让来访者看到希望。
 
    小明一共接受了10次咨询,在接下来的7次咨询中,我们一起探讨了他的性格、气质还有体质,因为在对自己的认知中肯定自己是建立自我价值感的必经之路;我们探讨了他与父母的相处,他对父母心怀恨意,那么他的情况便会变得更糟,而事实上,父母少有不爱孩子的,这其中一定有着一些误会。探讨中我们发现小明给了自己许多禁钢与约束,他的自画像里自己是一个被框在房子里的火柴人,房屋构造很简单,没有门窗,却有着明显的屋脊,看着像有许多“条条框框”。现实中,小明便是生活在条条框框之中,事情做对了获得成就感,做错了就害怕。初中以后很少犯错,不想让家人失望,因为家人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他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当然包括父母的,而且他常常放大别人对他的看法,特别是不好的方面。而小明认为自己获得所有不好的评价都是因为自己病了,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病,这让他更加委屈,于是显得无奈而压抑。
 
    找到了问题症结的小明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咨询过后轻松一些,配合着药物的治疗,小明逐渐好转,最后一次咨询的时候,他短促的气息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而且在小明的自画像中还有另一个沐浴阳光的自己,认识那个渴望自由、渴望轻松自在的自己,就是一种希望。小明也发现自己的认知观念当中似乎弄反了一些东西,把没必要看得太重的东西看重了,而家人是否关爱自己的事情主要是自己的看法,是自己没有能够理解父母关爱的方式,同时自己也存在着“想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将来,小明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是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10次的咨询内容是很丰富的,这里只能截取一些片段。心理咨询的本质便是助人自助,来访者在咨询者的帮助下,最后获得成长,甚至是人格的重塑。来访者依靠自己改变,自己作决定、走出自己的道路来。随着咨询的深度不同,来访者对自我的探索,对问题的分析程度也不同,但是好的咨询会让咨访双方都获得成长,感受到问题的解决,新局面的呈现。
 
    学校的心理咨询个案较少有像小明这样持续10次的咨询,以3~5次居多,咨询的效果并不是简单地依据咨询的次数来判断,有时候好的咨询甚至可以一次就完成,视来访者情况与咨访关系的建立情况而定。咨询的问题也并没有限制,从日常的各类问题到神经症,从一个人的问题到3~5人的团体咨询都是有的。
 
    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需要自然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等引导咨访双方。例如在本案例中,以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来看,咨询者需要识别出小明焦虑的根源是来自于向往自由的“本我”与渴望获得认可的“超我”之间形成了矛盾,小明害怕超我受到损失而压抑了本我,在日常处世的小心翼翼中也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以认知学派的观点来看,咨询者需要识别出小明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例如“必须要获得周围所有人的认可”、“父母不关心我生病是不爱我”、“我成绩的下降是因为我病了”等,并引导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而达到建立相应的合理信念。此外咨询中还有着基于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众多的理论和技术,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参考心理咨询专业书籍进行深入了解。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