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引出对方真心话的人,通常也是个“谈话响应高手”。
一个善于聆听的人,不会自顾自地说些自己想说的话。
他们懂得认真地倾听,在对方说话时也会适时地发出“嗯嗯”、“原来如此”、“我懂我懂”来响应,同时能抓准时机告诉对方:“的确,这样子真的蛮辛苦的!”借此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要不在对方说话时打断他,对方就能畅所欲言。
想学读心术先要懂得真心倾听
其实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引导他人说出真心话,只要诚心地适时以点头等方式响应,就能从对方口中获得许多情报。想学会读心术,至少必须懂得真心倾听的工夫。
比方说,常常把以下话语挂在嘴边的人,绝对不可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
“你说你很忙?我比你更忙啊!”
“通常都应该这样做吧!”
“好!好!”
“不要只出一张嘴,要动起来啊!”
“很辛苦?大家都很辛苦啊!”
假如自己从顶头上司的嘴里听到这些话,原本想诉苦的人应该也会立刻把话吞回去吧!
一个懂得倾听的人,绝对不会冒出以上的话语。
只要对方开始说话,能立刻安静地看着他的眼睛,并适时给予响应,对方就会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渐渐地便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
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爱伦?席克曼博士(Aron Siegman)指出,当我们适时在倾听之时给予响应,能够带给对方温暖的感觉,让他感到被认可、接受,对方也会因此自然地说出许多我们原本未开口询问的内容。
席克曼博士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家庭与学校生活的访谈实验,发现他在访谈中的响应次数影响了学生们的发言内容与发言量。
当我们与人谈话时,倾听与说话的黄金比例为“八:二”。倾听的一方最多只要说两成的话即可,像是黑柳彻子或TAMORI *这些知名的主持人,看似总是在说话,但其实他们只说了两~三成,剩馀的七、八成时间皆交给来宾发言,自己只是在一旁适时给予响应。
我们一直强调“必须适时给予响应”,但如果无法真诚地倾听,恐怕也无法做出适当回话—假如认为“对方说话真无聊”,非但不能适时地响应,恐怕也会造成对方不愉快。
当我们倾听别人说话时,请以真诚相待、认真聆听,倘若不能做到这点,就无法诚心地给予对方最恰当响应,反而弄巧成拙。
*编注:日本搞笑艺人,本名森田一义。
在“听”与“说”之间—沟通专家没告诉你的聊天诀窍|失恋花园
与对方情绪同步的“反射话术”
有一种话术,只要将对方说的内容原封不动地重复即可,这种方式称为“反射法”,如同让对方的姿态反射在镜面。
“昨天被主管叫去了。”
“喔~被主管叫去了。”
“你最近很努力喔!主管竟然这样夸了我!”
“哇!被夸奖了耶!”
如上所述,只要掌握对方话中的关键字,以响应的方式重复一次,就可以让对方心情顿时亮起,这即是一种“反射技巧”。
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潘美乐?海伦(Highlen,P. S.)请四十名女大学生参加三十分钟的心理咨询实验。
咨询师在倾听某人说话时使用反射话术,但对其他人则未用此话术。结果,在使用反射话术的条件下,女大学生吐露了许多自己真实的情感。
当我们以反射话术与对方交谈时,对方的喜悦程度会不断上升,因此就能滔滔不绝地畅所欲言。
以反射话术沟通时,必须懂得如何截取对方的关键字。重点不在于重复对方发言中的字句,而是掌握并复述关乎“情绪”的话语,“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时对方的谈话中可能没有出现关于“情绪”的字眼,这时候建议大家尽可能从对方表情掌握情绪,并重复该句话语,达到反射话术的效果。
“差不多又快到部门调动的时期了。”
“这个时期又将到来了。”
以上的例子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射话术。的确,他掌握了对方的关键情绪话语,但也只是照字面将话说出而已。如果是一次良好的反射话术,应该会是以下的对话:
“差不多又快到部门调动的时期了。”
“你一定感到『不安』,是吗?”
直接看穿对方的“不安”并将其说出,这就是一种能善用同理心的良好反射语句。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罗勃特?埃尔利希(Ehrlich,R. P.)的实验指出,单纯只就发言内容进行反射话术,和针对“情绪”做反射话术相比,后者可让对方多发言二七%(单字量)。
总之,当我们运用反射话术时,请尽可能地掌握对方的情绪!
“视线接触”看时机,紧盯不放压力大
为了习得读心术,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环。
话虽如此,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看也不妥—因为当我们紧盯一个人时,可能会让对方情绪出现变化。
过度凝视会导致对方紧张—或许当时对方并不是因为想说谎才紧张,而是自己一直被盯着才会如此。为了不让眼神放出不必要的信号,只在适当时机给予对方注目的眼神也是关键之一。
在地震或台风等天灾过后,电视上总会出现在灾民收容所里,人们席地而睡时,以纸箱隔开灾民的画面。
为什么收容所里会以纸箱将灾民隔开呢?
因为别人的眼神通常是压力来源。被他人盯着看,心情自然无法稳定下来,压力便会上升。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用纸箱隔起私人空间。
美国史丹佛大学曾有三位研究人员做了非常有趣的实验。实验者骑着摩托车,在距离红绿灯约一?五公尺的地方,一直盯着等待红灯的车辆驾驶。
一直被盯着看的驾驶会有什么反应呢?几乎所有驾驶在发现自己被盯着看时显得不安,纷纷将视线转移,开始摸衣服、假装调音响、稍微加踩油门,或者看了红绿灯数次。
驾驶的不安程度越来越高涨,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不论驾驶为男性或女性,号志一变化便立刻踩了油门出去。而且听说启动车子的时间比平时快了○?二秒,表示他们“想尽快逃离现场”。
虽然想学习读心术,但如果因此一直盯着对方看,对方如同被盯着看的驾驶一样,想早点逃离现场。所以,与对方目光相接的时机也是十分重要,过与不及皆不好。
基本上,对方开始说话时,可以看着他的表情,但对方未发言时,建议尽量将视线转移至别处。
对方发言时,若是将视线移开,可能导致他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当对方停止说话时,所有的表情观察行动应立刻停止。
不过这里提及的“转移视线”指的只是将视线从对方的脸上移到别处而已,取而代之的是观察他的手或脚。
就算无法从表情读取信息,也能从手脚的动作等其他地方搜集到一些情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