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显著。根据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印发、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先天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
1、智力发育迟缓:主要指学生在智能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同龄人相比时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智力发育迟缓带来的问题,在于较难跟随学校的教育节奏,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运用等均较为缓慢,导致学生在跟同龄人接触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卑、行为、情绪等等的问题。
2、多动症: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多动症的孩子较难遵守课堂的纪律,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整天搞小动作、与他人说话等等的现象,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难以与人交往等等的问题。
3、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自闭症的学生较难跟随正常的教育活动,与人交往时也明显出现障碍,导致他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行为问题。
4、阿斯博格综合征:没有明显的语言、智能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以及较难进行情感上的理解,较难进行情感的阅读与情感交流,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往往出现明显的阻碍。
5、读写障碍: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容易跳字、跳行,写字容易遗漏笔画、部位调转等等的现象。有读写障碍的学生,在学习上会较为吃力,较难获得较好的成绩,容易被老师、家长误会,从而被指责,导致他们会出现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心态。
6、其他的先天发育问题:如唐氏综合征、色盲色弱、脑瘫、身体发育不良等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后天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
1、学业压力: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任务,不同的学科对学生们会有不同的要求,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所在,有的同学可能语文比较好,有的同学可能数理的思维较好,有的同学可能较有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天赋,有的同学可能体能上较突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点,学生们在不同的学科上有不同的成绩,但学习的标准要求会导致学生们出现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令学生们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要学习的知识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慢慢增加,不同类别的考试也会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压力,若果应对不当,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由于不同的性格特征、家庭教养模式、生活环境等等的因素,导致学生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种种的问题,如果交往不当,则容易出现孤僻、自卑、疏离等等的心理问题。
3、父母的婚姻问题:父母的婚姻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情况。如果父母有离异、再婚、家暴等等的问题,也会导致学生在情绪、行为上出现问题。
4、父母的教养模式:如果长期处于暴力、争吵的环境,学生也会较为暴躁,处于冷漠的家庭学生也会较为冷淡,隔代教育容易导致过度的溺爱,放任的管教模式学生较为懒散,民主的环境下学生会更加的自觉与自信。因此,不同的教养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5、经历重大事件:如亲人的离世、目睹意外的发生、学生自己进行手术等等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创伤后应急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会慢慢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6、环境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幼升小、小升初的阶段,有一些转学生也会出现,或者新搬家等,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包括对环境所在的位置、不同的规则、人员等等的问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如果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恐惧、失眠等等的身心问题。
7、其他的问题:如青春初期带来的身心变化、自我意识的发展、金钱问题、电子网络成瘾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育,带来不同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唯有找出问题成因的所在,才能够真正帮助学校、老师、家长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业问题:读写障碍、学业压力、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升学、学习方法不正确等等,会导致学生会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引起学生的焦虑、不安、自卑等,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人际交往问题:缺乏社交技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学生在学校的社交受挫,从而引起情绪、行为上的问题,导致学生自卑、孤僻、自大、霸道等等的表现。
3、情绪、行为问题: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管教模式、学习成绩、人际社交、学校的教育模式等等都会引起学生不同程度的情绪与行为的问题,阻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4、自我成长问题: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到自身条件、环境的双重影响。若学生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则容易导致自我意识的发展受阻,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5、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重大事件的学生,如父母离异、亲人离世、目睹重大事故等等,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等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6、离家出走:因为父母的婚姻、家庭的管教,导致学生出现离家出走的行为,这行为容易造成十分不良的后果,增大了学生的危险因素,导致学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与正常生活。
7、自杀倾向:因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学生们容易在受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如被家长、老师训斥,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让玩电子游戏等等,便产生轻生的念头。
8、精神障碍: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精神障碍,如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育与生活学习。
综上所述,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繁多复杂,唯有通过专业的方法,利用客观的数据,快速地呈现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能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情况。
《校园心灵之窗》的作用
《校园心灵之窗》是一项助力于学生心理健康建设项目,围绕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供更具专业性、隐私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当代学生们更好的处理学习、压力、生活、情感、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校园心理健康建设的全面发展。
(1)使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消除不良行为;
(3)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逐步确立一个实际的、合理的、宽阔的人生信念,以宽容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对待社会、自己和他人,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
通过《校园心灵之窗》的开展,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会保持心理健康,这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心灵之窗》的开展形式
《校园心灵之窗》服务通过心理测评、心理健康建档、开课讲座、校园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互动心灵线上窗口、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缓解负性的情绪,引导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寻求帮助,有效的减少学校学生不必要的心理问题,为构建和谐校园助力前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