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我屁事、干你屁事
“对号入座”经常会发生在内在自我评价不高的人身上。撇开真的心虚而对号的不说,光“我不够好”或“我总是错的”的内在信念,就够让那人在生活里有得受。因为会不断地对外投射找寻证明“我不够好”、“我是错”的证据,于是变得开始“对号”……
这世上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最要紧!“树头哪顾呼栽,就呒惊树尾做风台”,巩固好自己的内在,坚定好自己的信念,提升自己的价值,就不会老在意别人的事,甚至还老“担心”、“以为”别人的事跟自己有关。这种担心跟担心老天会塌下来的那位“杞人”本质是一样的。灵性书籍说的“外面没有别人”,指的正是把焦点拉回自己。
别人的事确实跟自己有关的,只有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过这帮助可得注意是不是帮过了头,甚至替对方承担起他自己原本该当的责任。会因为任何原因为他人“承担责任”的人,是不明白慈悲与智慧的平衡。多半这样的失衡如果不是别有居心就是滥好人,同样是内在自我评价不足的表现:因为害怕拒绝他,于是干脆全部为他担了!这不是勇气,更不是慈悲,这是愚昧。如果父母这样带孩子,期望这孩子长大能成材就不用说了,别成为社会的问题包袱已是万幸。
一个有着智慧与高度自评的人,会分得清楚老天的事、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他清楚地明白“责任”的分野。老天的事操心无用,他人的事不用操心,自己的事用心去操。先顾好自己的事,行有余力再协助他人。
对于那些有着习惯性低自评“我不够好”,而产生主动投射的“对号入座”、“以为”的行为,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未来生活里,除非对方需要你的帮助或是你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外,所有不该的“以为”、“担忧”和“恐惧”一律用“干我屁事”这四字对内在说话。这能帮助你把焦点和注意力再放回自己身上,去创造价值与更高的信念。
“如果外在不干我屁事,那与我有关的是什么?”把焦点先放在自己身上去建设自我,绝对比一天到晚在世上疲于奔命地救苦度众、胡乱投射有用。因为前者是从内在的神汲取力量,后者是消耗力量却想从外在找到神。
如能转念,何须大慈大悲,当下回头,何必救苦救难?
女士如果挽着一位猛男上街,会有十足的安全感。男士如果带上绝色美女亮相,也会不由自主地优越起来。“沾光”的心态让人们喜欢跟外貌姣好、身形出色的人走得近一些。如果你具有这个条件,确实在获取人世间的名利与成就上,是比较吃香些。“长得漂亮真好!”这也是为何许多促销的场合都要请“辣妹”,以及化妆品、整形生意总是蒸蒸日上的原因。
人们受外相吸引,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人性的一环。毕竟你在“看见自己”之前,你先看到了外界。身心灵老叫你往里看,很多人道理上明白,却老做不到,每天还是看见“外面”的许多事。被什么吸引了目光、被谁刺伤了自尊、看谁不顺眼、对什么事不满意……
在这些“看见”之后,自己内在的小宇宙开始出现各种的“发酵”。于是内在的各种声音,羡慕的、嫉妒的、攻击的、批判的、不爽的……开始出现。
亲爱的,这一切的发生都没有错!更不是你的错。
只是,那些被你看见的“外在”所发生的,也没有错!他们其实只是一种“外在的发生”。如果你不在,如果你看不见,那些还是会发生,其实根本没人是“冲着你来”。拜托!没人在乎你,大家都只在乎“自己”,这也碰巧是你的问题而已。当你也注意着这个世界的外在带给你“自己”的一切感觉,痛苦就会持续着。
你注意到的那些你内在小宇宙的各种声音和戏码,不过只是你自己的编剧,然后自导自演了起来。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演,那不会演太久。悲催的是,只有很少人真真正正体认到,人间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戏,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一个演员忘了正在演戏,会发生什么?尤其当导演又是自己的时候?既然忘记自己在演,当然不会喊“卡”。一出好好的戏码于是荒腔走板。
“觉察”有多重要,不用我说,已经有太多的书籍阐述。要怎么做?从“任何事情反观己心”。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分开。就像《圣经》里说的:“让该撒的归该撒,神的归给神。”你必须承认,有太多根本“不关你的事”的事被你谈论着、攻击着、批判着、思索着、痛苦着……其实,干你屁事!
别人男盗女娼鸡鸣狗盗干你屁事?那既然不是你造成,就不是你的责任。放下无意义的正义感,让该处理的人去处理。以前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这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你要是责任感无限上纲的,把不干你事的别人的事或上帝的事揽在自己身上,还为此愤怒、生气、谩骂、批评,无端端弄死好不容易才刚刚分裂与复制成功的脑细胞,何苦来哉?最最可怜的,是以“自责”作为自我觉察和忏悔的功课的人。
拿不是你责任的事情来自责,你确实需要自责,原因有二:
因为你剥夺了他人可以自我觉察并且为他自己负责任的机会。
因为你自我感觉良好,或是骄傲到竟然以为别人的事干你的事,究竟你以为你是谁?干你屁事?
延伸笔记:观察、投射与专注
我们容易把自己内在的渴望、想像,或任何自己“还不是”但“想是”的状态,用“投射”的方式,加诸任何一个被你“喜欢”、“欣赏”、“羡慕”甚至是“嫉妒”的对象。
“投射”是一种人性中的自然状态,却有很多的时候被污名化。其实“投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产生的一种机制。如果不懂投射,人们也失去了想像和学习的标的。
所以尽可以投射,但请投射正面的渴望和想像、积极与阳光。当你把阳光投射出去,黑暗就远离了身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