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照所有人的看法,我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个人。但是,我一点也不快乐!”大男孩惨然一笑。“我有个完整的家庭,对我跟我妹不错的爸妈──我不敢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但是,我常常在跟他们大吼大叫之后,关在房里,望着镜子,问自己,如果我是我父母,遇到像我这样的小孩,我会怎么做?我忍得下来吗?我能像他们那样──虽然脸色铁青,但是依然尝试保持平和的语气想跟我沟通吗?”
“我做不到!每一次,我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医生,你一定会问:那为什么我不会因为这样,就控制一下情绪?不!没有用的!根本没有用的!到了下一次,我照样还是会生气,他们还是一样耐心的听──不,不只他们,班上老师、辅导室的那几个老师、先前爸妈带我去看过的那位心理师──甚至我妹!他们总是那么有耐心、有爱心的看着我发怒,看着我把气氛搞得很僵,把四处弄着一团乱,但是他们就是不生气!”男孩越说越激动。“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是有办法做到?为什么他们就是不会生气?为什么他们可以耐着性子看我发飙?为什么我再怎么生气,他们为什么总是那么温和而理性的跟我说话?为什么在那边发飙、闹情绪、无理取闹的──永远是我?我觉得我像个白痴:一只动物园里的低等动物,既没大脑又没耐心,什么也不会做,只会咆哮,想激怒每个人,却连这点也做不到!大家只会看着我,关心我,对我温和的说话,对我试图伸出援手,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生气!为什么大家要对我这么好?”
我沉默不语。大男孩低头看见桌上免费供人翻阅的书。
“你这本“帮他走过精神障碍”──我看过,我猜,我爸妈也都看过,因为我是在家里的书柜上找到的。书上写什么,我觉得他们都很努力的做到了,就像:放轻松、看开点这类的话,他们从来不讲──对!他们真的只会倾听,不管我讲什么,就算是很伤人、很难听的话,他们也始终保持一样温和的态度。”男孩激动的情绪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困惑的神情。“但是,很奇怪,我看到他们的这种反应,我就会有一种无名火冒上来,只想狂吼,非常生气,我不知道我在气什么,我觉得我不应该生气,但是我就是很生气。对!先前我看那位心理师也是这样,她也是很温和、很有耐心的听我说,但是我就会感觉到很生气,我也说不上来,就是生气,对方并不会受到我影响,依然继续耐心的听,我就更生气了。我到底有没有病啊?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为什么我要不是一个人很沮丧,就是很生气?”
我想了想。大男孩依然看着我。“好吧!我问你一个问题。”我说。“你觉得,我为什么坐在这里听你抱怨了快一小时,却没有不耐烦的样子?”
大男孩愣了一下。“我不知道。”
“刚刚那个问题是简答题,我把他改成选择题好了。”我笑着说。“你觉得答案是A,因为我很有耐心,很有爱心,想帮你解决问题,所以静静的听了这么久?”“还是B,因为你老妈已经帮你把会谈费给付清了,我收了钱,当然只好坐在这边听你抱怨?”“还是C,以上皆非?”
男孩忍不住笑了。“我想猜──可是,医生不能生气喔!”
“我当然不会生气。”
“那我猜B。”
“好,公布答案以前,我想赶快请你回忆一下,就在几分钟以前,我打断了你的话,问了你这个问题。如果,在当下我不打断你的话,你的感觉是什么?”
“不懂,不懂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就保持沉默,让你继续说下去,你会因为有人听你说话,越讲越痛快吗?还是不会?”
男孩想了许久。“奇怪?刚开始说的时候,确实有越讲越痛快的感觉;可是到了后来,却开始有点不舒服;到后来,如果你继续沉默──不知道怎么回事哩,我反而会有点生气哩!”
“生谁的气?”
男孩有点尴尬,欲言又止。
“生我的气吗?”我笑着说。
男孩用力的点点头。“可是我不是故意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看到你表情那么温和,又专心听我说话,而我就是一直在发脾气──”
“像不像以前在家里,面对爸妈的感觉,或者是面对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师──”
“对!就是那种感觉!”男孩几乎要跳起来了。“没错!就是那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觉得自己好像是个疯子,很不讲理,很不识大体,在耍脾气;偏偏,旁边的人都很懂事,很有理性的跟你沟通,就是你(不受教)──台语听得懂吧?你一个人有问题,都是你的错,全天下的人都是对的,就是你不应该,你很糟糕,遇到这么好的亲人朋友师长还不懂得珍惜,万一有一天,别人不管你了,就没人要理你了。”
男孩想了很久。“医生,我想你讲的都对,我想,这些都是我的问题,没错!可是我还是没有一个头绪,我该怎么改进,才会变好?”
“你的问题就是出在“变好”这两个字上面。你想想,“变好”这两个字的意思指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一种正向的期待,希望自己或别人能够做得更好吗?”
“那我们来咬文嚼字一番吧!“责备”这两个字的意思,“责”就是“要求”,也就是你说的“期待”;“备”就是“完备”,也就是你说的“更好”的意思,当我们把这两个字接起来时,就变成了“责备”,意义就是“希望对方能够更好”的意思──这不也是一种“正向的期待”吗?但是,如果说,一个人不断遭到“责备”,他的心情会好的起来吗?”
男孩摇摇头。
“所以,你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这不就是意味着:你一直在责备自己?换一种方式来想,你不断希望自己更好,不也暗示着你一直不满意自己吗?事实上,你一直很严厉的对待自己,始终觉得此时此刻的自己不够好。这时,你的环境再怎么良好,都是没用的,因为攻击来自你自己,地狱就在你心中。”
“那我该怎么改变──”男孩说。“糟糕,我又说改变了。”
“没关系。从知道的此刻开始,你就已经改变了。”我说。“另外一个问题是:当你太急着想“变好”,你就会担心自己“不好”,担心自己是“坏”的,连“有人耐心倾听你抱怨”这件事,你都给它打了一个红色的大叉叉,结果就是,有耐心、愿意倾听你心声的别人是好人;而只会抱怨、担搁别人时间的你就只好当坏人了──当你意识到:自己这个坏人身旁全是一堆好人,大家拼命想帮你,但你又高兴不起来时,你又更加讨厌自己了。当你讨厌自己的时候,你的反应就是生气。还记得吗?刚刚我出了一个选择题?想起来了吧!你猜我是B(因为收了钱只好听你说话)时,当下你的感觉是什么的?轻松的?没错吧!因为B选项不是“好人”的标签,所以,你就不会感觉到压力,也不用讨厌自己,当然也就不会生气了。”
“我大概懂你说的。可是,该怎么做?”
“拜托!这可是第一次而已,我个人偏好在理性层次上把地图先打开,方便日后的细部建构与修正,实际上,这张地图,我们都还没走进去呢!”
“所以,今天回去我该怎么办?”
“不怎么办。就照你自己会怎么办,就那么办。”
“照你说的,我老是把自己当坏人看待,莫非,我要认真当一个坏人吗?”
“有何不可?那么,我们就从“认真当一个坏人”这一点出发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