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主见,就是什么都听别人的,自己有想法或是有看法都不敢说的人。
假设,在一个问题上,有人说这个是错的,而你就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可当那个讲了理由后,你就不提自己的观点了,最后导致明明是你正确的,反而被别人误导了,这个就是说你很没主见。
如何培养孩子有主见
如何培养孩子有主见
相信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感受,每当让孩子决定一件事情时,有些孩子一般会对父母说“我听你的”,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会形成一种依赖感,孩子也就渐渐失去了主动权。因此孩子教育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选择权。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至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自主思想的机会。
例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可以问他自己想买什么;替孩子洗澡前,可以问他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带孩子出门,可以问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带孩子去旅行,可以问问他自己觉得要准备些什么东西等等。
4.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
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