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都在等待着春暖花开之时,疫情能随之而散,美好的生活终会到来。然而,春天来了,我们等来的是一条条令人痛心、惋惜的消息。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最后,被派出所营救。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4月26日,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中男生,因学习压力大,跳楼自杀身亡。本该是花一般的年纪,还未来得及绽放,便已然失色、暗淡消散。
青少年自杀这样的沉重话题,并不新鲜。2018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的专题调研显示,中小学生的自杀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网络公开信息,有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人民网)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学生参与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导致的后果,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身体和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现实往往与人们以为的相反,支撑孩子走的远的,恰恰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4月26日,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后仰坠楼,重伤身亡。
随后,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个女生在日记中自感患有抑郁症,与家人朋友交谈的过程中,多次流露出悲观情绪和轻生的念头。可是,没有人正视过她的声音。
求助无望,于是这个女生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做“倒计时”。 去年年底,石家庄一位13岁的女孩口服大量药物欲自杀,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我真的很想听到爸妈对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休息一下吧!我今天又犯病了,住院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要怎么跟父母说退学的事,他们肯定不同意…… 当孩子面临情绪障碍无法抒发时,他们是多么的迫切想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但是有多少父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许多父母都觉得“过去怎么没见人得心理疾病?那些“心灵患病”的说法就是在找借口不肯读书,太脆弱、太矫情。”如今,青少年情绪障碍已逐渐成为常态,父母的不理解,让他们堆积的情绪无处宣泄,最终只能选择“身体和灵魂一起解脱”。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今年的假期一再延长,青少年学生居家时间比以往长了很多,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多了,彼此的矛盾也就显得更突出。
学校作为专业教育场所,应该成为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重要阵地。 除了开设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学校教师还应该投入更多精力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也可以通过亲子类德育活动来搭建更多的沟通桥梁,让青少年的情绪能够得到排解。
青少年心智发育仍不成熟,若缺少信得过的倾述对象,常常会集聚许多“成长的烦恼”。如果其父母恰好不那么能够理解,又不善于沟通,或者经常出现矛盾,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不健康。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学业通常也欠佳,从而压力增大,严重的就会导致抑郁、轻生。
很多父母以为用简单暴力的方式就可以压服孩子,事实上这种表面的“和谐”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信任、谎言以及更大的危险。因此,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又无法和孩子好好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尽早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求助并不是暴露“家丑”,而是寻求专业的分析和引导,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桥梁,避免孩子最后因无法释放的情绪而走上极端的道路,结束自己的生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