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电视剧《都挺好》热度早已过去,但由这一影片带出的“原生家庭”的话题热度近些年来却有增无减。

 

“原生家庭论”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学说,他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不愉快的经历。

 

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成年后的人格缺陷,都来自于童年的创伤。

 

这种缺陷往往表现为一个人的不自信、没有安全感、讨好型人格、面对幸福胆怯恐惧等等。

 

 

《奇葩说》有一个辩手曾在看完《狗十三》后发布一条视频。

 

视频中,他在回忆童年时显得弱小而无助,他说,如今的自己之所以如此敏感,正是因为父亲的行为无法预测,他不知道下一秒父亲会夸他还是打他。

 

 

童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部分,而这个成长部分主要来自于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在无形中塑造了一个人的内在,那是在生命之初就已经填充的情感基调。

 

  • 如果没有一个无拘无束、潇洒自由的童年,沈复不可能写出《闲情记趣》;

 

  • 如果张爱玲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就不会一生都挣扎在童年的不幸回忆当中;

 

  • 海明威曾经讲过,童年的不幸是作家的摇篮,莫言却说,给我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宁愿不要当作家;

 

  •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道:“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快乐的童年会成为一个人后半生的明灯,痛苦的童年则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就像《都挺好》中,已经功成名就的女主苏明玉在事业中叱咤风云,可当她再次踏进原生家庭那道门槛时,植根于内心的儿时痛苦记忆,已成为她人格的一部分,常常将她打回原形。

 

在一次与父亲苏大强的争吵中,苏明玉指着父亲的鼻子大骂了一句:“你就是个窝囊废!”

 

 

多年来的逃离、艰辛与努力都在这一瞬间付诸东流,她还是变成了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

 

我们谈原生家庭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自己的情感障碍、不良行为、性情不定等找到问题的根源——(早期的行为模式、早期的自我认知)然后超越,重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陷在对原生家庭的批判上无法自拔。

 

而这种积极的自救和改变是真实存在并能够实现的。

 

 

艾里克森经典心理学发展理论曾提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他认为,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节点就需要完成某种心理的跨越才能更好的进入下一个年龄阶段。

 

这一理论中他提出,学前期(4岁-7岁)主要任务是克服内疚感;青年期(12岁-18岁)体验忠诚;成年早期(18岁-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所以,种种人格缺陷并不一定全都来自原生家庭。

 

如果你是一个敏感、胆怯而自卑的人,你在前二十多年的生命中,可能在不同时期,经历过多次影响你人格发展的重大事件:

 

10岁时,喜怒无常的父亲让你感到非常痛苦;14岁时,你在初中班上没有多少朋友,你感到孤独和无助;17岁时,初恋男友的背叛,可能让你一度陷入抑郁。

 

 

我们的家庭也许并不完美,有争吵、有冲突,不经意间会给人带来伤害,但是我们仍可以学会自我成长。当我们开始内省自身的各种不足与问题时,就已经自我治愈了一半。

 

就像《都挺好》中的女主,即便拥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也不能阻挡她通过对自身的救赎和对原生家庭的抗争获得后半生的幸福。

 

小为想说: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家庭,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

 

 

 
为 本
让我们在时光里相遇,找到最好的自己
 
 

 

服务热线:159-1443-8914

点赞(1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