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关于写作业这个话题,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不谈做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涉及到做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甚至有家长陪写作业陪出了心梗,这哪里是陪写作业,简直是赔命!

  现在,我们来谈谈孩子写作业是否需要陪?我认为需要陪,但更需要分阶段性的陪,例如当孩子还处在低年级的时候,家长是需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兴趣,后期当孩子渐渐地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家长要开始慢慢转变陪作业的方式,缓慢地“退场”,直到最后将这个自主权交还给孩子,自己成为他的后盾,在他向你提出请求的时候予以帮助。

  如何做呢?

  首先针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处于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时期,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适应环境的改变,学习规则。因此面对孩子的作业,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和孩子一定的空间,因为每个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过半年就有了作业的概念,而有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意识到什么是作业。

  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相比是不同的思维者和学习者。儿童很容易受无关事件的吸引而导致注意力迅速转移。成年人更有意识地将注意力维持在具体的任务上。所以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出现一会吃、一会拉屎拉尿等现象时,家长就失去了耐心,因为在成年人看来这些都是拖拖拉拉,磨洋工的表现,甚至被定义为坏习惯,而这有可能是双方的注意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认知上的偏差。此时,我们不要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差”的标签,对于注意力的培养,家长的信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只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坚持训练,他们就能慢慢得专注起来。

  其次,陪写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习习惯,不是监督。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就像监视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孩子的笔尖,刚写一撇就开始控制不住地“哎哎哎,这笔写的出了格子”,或是一看到算术答错了就开始大喊“不对,怎么得出这个数呢?”此时,孩子处在一个动辄得咎得状态,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防着被批,哪里还想得了作业。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你工作的时候,老板一直站在身后对你指手画脚,你的心情如何?这相当于暗示说:你是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

  在孩子完成完作业后,家长可以一并检查,当发现错误的时候,可以标注出来,让孩子自己先思考哪里做错了,在他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思路,并且对于他的努力尝试予以肯定。这样孩子感受到的是:“我虽然不完美会犯错,但是父母给了我信任和空间,让我有机会改正”。等到将来这个孩子身处逆境,也一样可以启动自我功能来解决困难。

  接着,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后,家长需要转变陪的形式。有的家长认为不陪等于不管,完全放手,结果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双方不得不退回到绑架式写作业阶段。细细感受下,这里有些阴谋的味道,或许家长一开始就能预见孩子成绩的滑坡,而孩子不过是配合了家长潜意识里想要“乘虚而入”的冲动罢了,这是典型边界不清的表现。

  转变陪伴的形式是指,家长仍需要在场,但不要过度控场或是完全退场。大家还是可以共用一个空间,孩子自己写作业,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处理下白天手头未完的工作,或是也来学习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尽量不要发出嘈杂的声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时候父母专注地去做事情的态度是会传递给孩子的,并在孩子的心中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等到孩子需要独立空间的时候,家长应给予支持,甚至能够允许孩子关上房门学习,千万不要又回到前面说的做一个“监视器”,因为孩子最能感知家庭氛围是压抑还是放松。

  最后,我认为陪伴写作业的过程,不过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成熟的整个顺序,在客体关系理论看来,就是儿童对从母亲的共生依恋状态转向实现稳定的自主认同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和分离—个体化阶段。我们谈及的陪作业的阶段性顺序,其实跟这相似。分离—个体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形成对母亲的稳定的内在表象,儿童可以将母亲内化,即当母亲不在眼前的时候,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意象。这个内在稳定的母亲就可以使儿童独立于父母之外活动,并且可以体验到人际间的分离。当达到了这一点,或者至少在这个方向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孩子便能基于自己的能力进行独立活动,同时跟外界建立健康的客体关系。此时,陪作业的过程就算是期满了,父母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撤离吧。

  教师将自己的角色交给家长,但家长却很难干好

  生活中的现象是:老师将作业推给家长,家长将作业推给老师,他们都忘记了这是孩子的作业。

  老师将孩子的作业交给家长时,ta也有意将自己教师的身份交给家长,此刻家长就是名副其实的“家庭教师”,辅导孩子写作业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功能是ta需要在家庭内部使力督促孩子学习,为孩子成绩好努力奋斗。

  而通常情况,家长与孩子会站在彼此对立面,爆发冲突,家无宁日。家长有一种鸡飞蛋打的痛感。学习没搞上来,关系又失合,家长内心很冤枉。

  其实,家长的职能与老师的职能本就不同。

  家长的角色是保护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孩子遮风避雨的港湾,注意孩子的情感世界,与孩子保持关系的连接。

  教师是家长找到了另一个成年人,教孩子知识与生存技巧,为孩子的学习直接负责。

  因为家长与教师的职能不同,使得当家长被老师推入“家庭教师”的角色时是不情愿的,但即便态度端正努力认真,也不一定能干得好。

  由于,家长与孩子亲近的关系,所以,家长很难控制教孩子学习的深浅尺度,难以把控这种边界。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孩子与教师的对立。

  对于这件事,我们还是需要明确,谁的事情谁来做,但若实在推到你身上就悠着点做,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 家长与教师通常表面和睦,内心都觉得对方应当负责孩子的学习,但是他们忘记了,孩子才应当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这是他功能的一部分。他们都是外力,做不好,甚至会成为阻力。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