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人怕改坏名,原来病名都是一样。精神病往往会让人误以为是一种严重的病,其实精神病是极其普遍。躁狂症也是改坏名,任何和「躁」或「狂」有关的都被说成躁狂症或是躁郁症。在西方社会是没有躁狂症这名称,病名已经改为「双向情绪失调」(Bipolar Disorder)。
脾气差是不是一种病呢?这视乎脾气差的程度、是否经常发生及脾气差是否与当事人平常的性格有很大的分别。若脾气差是经常性及严重的,那么病者有可能是患上精神病,但需要经临床诊断后才可确定。如果脾气差是突发性的,持续了数天或数星期,与当事人平常的性格有很大分别,病者是有可能患有双向情绪失调的。
双向情绪失调是一种情绪病,虽然不一定会痊愈但是可以用药物控制的。情绪的双向变化是代表抑郁/低落和高涨/活跃。双向情绪失调的患者大多数时间是正常的,情绪的变化不是指每天每刻在变化,而是指一年有一次或数次的数星期的情绪低落或数天的情绪高涨,又或者情绪的变化会是少于一年一次。在情绪低落的日子,患者情况不一定会很差、亦不一定有自杀倾向或需要入院,同样在情绪高涨时,患者亦不一定会很乱,在这段期间患者可能只是比平时乐观、勤力、用钱多一些、说话多一点、脾气暴躁等,很多时候,当事人是可以继续上班/上学的。
虽然抑郁或发脾气会被看成社会的必然现象,但在医学角度,情绪的波动尤其是已经影响到个人、生活及社交的话,是可以治疗的。
每个大人和孩子都有两个自我,我们称之为婴儿自我和成熟自我。当一个人在外面(公共场合)、外人面前、心情愉悦时,通常是成熟自我在操控我们的时候,而成熟自我能使人此时表现出合宜的行为、做出符合规范的事情。
而婴儿自我则是在私人空间(譬如家里)、亲人面前、心情不好、压力过大时会出现操控我们的行为。这时我们就会想要随心所欲,想要唯我独尊、控制一切,所以往往此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霸道、自私、不明事理···。
这样看来好像成熟自我是比较好的自我,每个人应该尽量让自己一直处于成熟自我的状态下,但其实不然,因为一个人处于成熟自我状态太久,会感觉很疲乏、压力很大。
试想,你长时间在上课或上班,一直面对不熟悉但又对你重要的人(譬如客户),整个人就会很紧绷,久了就会想躲进譬如厕所(亦即私人空间)里放松一下,而所谓的放松,就是召唤你的婴儿自我出来让你喘口气,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婴儿自我的出现,来平衡成熟自我所带来的压力感。
所以你妹妹的婴儿自我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在回到家里面对家人时一定最强大,因为那时我们是处于(1)私人空间-家里(2)亲人面前,而如果又碰上心情不佳,或家人给予压力,加乘的结果就是一场婴儿自我猛烈的爆发!像你妹这样大喊大叫在地上乱翻滚也不足为奇。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婴儿自我很大的时候,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像你妹这么猛烈,这只能说,你妹妹的婴儿自我比起许多人是强壮很多,这种人我们一般就称他是EQ比较差的人。
为何会造成他们EQ很差?这与先天气质可能有关,但主要还因为每次当他们的婴儿自我出现时,身边就有人一直和他的婴儿自我“互动”,也就是一直陪着她的婴儿自我“练功夫”,长久下来,就把她婴儿自我的功夫练的很茁壮(强大)了。
所以建议你们,看到妹妹出现这样情绪不稳的行为时,家人都离她远一点,无需再和她讲道理或争辩是非(婴儿自我是不会听这些的)···这些只会刺激她的婴儿自我,就是要想尽办法赢得这场与你们的“争战”。
因此你们只要尽量平和的对她说:『你现在情绪不好,我讲的话你也听不进去,我们等下再说好了』,或者『我现在没办法听你的意见,我想冷静一下,我们等下再说』,然后留下她一个人继续哭叫、打滚吧!
你们不要再去理她,并接纳她在情绪不佳时就是会这样抓狂(所以不需要制止她,只要此行为不会伤到她或其他人,那就让她发泄吧!),只要你们不再与她响应、互动,她哭喊一阵子、打滚三两圈后,也就没戏唱了,而等她情绪过了,再和她慢慢好好的说,相信她就比较能听进去你们的意见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