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治疗的定义
关于游戏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简要的可分三个取向分别是:
1.游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
2.游戏是一种行为、一种情境,不同取向,对游戏的特性却依然保有过程中充满欢乐,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没有特定目标的学习,没有输赢的心理负担。
3.是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参加之特色。
大部分心理治疗所采用的沟通媒介都是以语言为主,但对一般儿童或智能障碍的个案而言,过于强调语言表达将会使治疗陷入僵局,因为一般儿童及智能障碍的学童势必无法像他的成人治疗师一样擅用语言表达。因此,在面对这些儿童个案时,配合个别儿童的发展状态,改用他们比较擅长的沟通媒介,也就是游戏来作沟通,并且达到治疗的效果。
若单纯以运用何种沟通媒介来进行心理治疗作为定义的话,凡以游戏为主要治疗沟通媒介者都可称作游戏治疗。
二、游戏治疗之概念
游戏治疗之概念源自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和罗杰士(Rogers)的个人中心理论两种谘商理论,
其重要游戏治疗概念有以下几点:
1.认同作用:为加强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和他们的自尊,儿童常认同或“接收”他们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特征。
2.替代作用:儿童可能无法在学业成就获得注意,而转向不端行为。
3.压抑作用:儿童经验过多的焦虑可能将此威胁逐入潜意识。使用压抑因应紧张情绪,用得越多越无法处理其现实问题。
4.投射作用:儿童感到过多的焦虑或罪恶,可能将焦虑转向一个客观的恐惧,这种转向常由于怕被处罚。如儿童常常打妹妹而感到罪恶,反而会说:“妹妹常骂我”来做投射转移。
5.潜意识作用:游戏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发现儿童的潜意识经验。儿童常将引发焦虑情境和情绪逐入潜意识中,而对这些记忆或带回到意识层面会产生焦虑,因此透过游戏治疗气氛,才能减少这些焦虑。
6.抗拒作用:在咨询过程中儿童常会偏离主题,或沉默不语,或退缩,这在心理分析理论中被解释为抗拒作用。一但发现儿童有此情况发生,可以换游戏媒介或应用爱思琳Axline(1947)提出的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八大原则:
(1)治疗师必须与儿童建立温暖友善关系。
(2)安全的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
(3)建立宽容关系。
(4)辨识与反应儿童的内在感觉。
(5)尊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儿童领悟(交谈方向和速度)。
(7)不要催促治疗进展。
(8)订下一些必要的规则。
爱思琳(Axline)的观点在游戏治疗的初期尤其在与儿童接触的早期相当有用。
7.移情作用:移情作用是儿童投射其过去经验与他人的关系于治疗师身上,它应视为健康的现象。若儿童投射焦虑于谘商员,则谘商员要接受并反应这些感觉给个案,使个案更了解自己。
8.反移情作用:反移情是治疗师投射未解决的冲突,尚未满足的需求和其过去的关系于治疗关系中。将儿童的感觉、想法与儿童的行为分开来看,对儿童的感觉与想法采取“无条件正向尊重”,但对儿童行为则采取积极介入的态度,介入的方式包括采用行为管理的原则,增加正向行为,减少不当行为,兼采结构式的游戏方式,来帮助特殊儿童表露情绪与纾解情绪。
由于儿童的感觉、想法是儿童主观经验,是儿童这个有机体面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因此并无对错之分,“无条件正向积极尊重”是针对儿童的主观世界。但对儿童表达感觉和想法的行为,则以不违背规范为原则。此外,治疗过程中也要善用游戏适时纾解累积在儿童身上的能量,并且寻求环境的改变,例如与家长或教师沟通处理的策略。
游戏治疗是通过玩具为媒介,以游戏的形式,并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而产生的一套应用于儿童心理的临床辅导技术。早在18世纪,以游戏对儿童进行认识和了解的重要性就已经被提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游戏治疗已被众多儿童工作者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对于孩子释放不良情绪、学会控制自己、提升胆量、自信、团队合作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成为儿童游戏治疗师,你会发现与孩子的沟通变得简单,于己于人都有莫大好处。但看到孩子慢慢变好,当看到家长的欣慰目光时,人生价值也在这一刻得到最大体现!
《儿童游戏治疗师·初阶课程》推荐(点击了解)
一套被国际众多儿童心理咨询师使用于临床辅导及治疗的技术,通过本土化改善,更符合当前儿童的基本情况,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适合拥有儿童教育、辅导、心理咨询、教职经验人士;有志成为游戏治疗师人士;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士(如教师、社工等);希望提升自己孩子状况的家长。
联系方式:15914438914
微信:Weiben113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