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可能让人觉得自己不那么好,但它同时也并不是件全然坏的事,自卑感像是让火车继续往前的燃料;但是,嫉妒,却是自卑过度产生的后遗症。
嫉妒是在看到别人卓越、成功、比自己更好时,产生的一种比较心理。消极地看到自己所缺乏,而产生强烈的负向情感反应,包含怨恨、憎恶、敌意的情感等等。
嫉妒如何形成?
你知道吗,焦虑与不安让你更容易陷于自卑情绪当中。在伴侣关系中,焦虑/矛盾型依附的人,易有嫉妒心理。他们善于推崇他人的价值,而贬低自己,当有人出现,可能威胁到自尊时,往往让人感到气馁与愤怒,反映着“我是不是没那么好”的自卑与焦虑。
男友加了一些不知名的正妹、追踪身材超好的女生IG、撞见男友正在看A片自慰,常让女友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先是一阵暴怒,指责“是我不够好吗?你才要一直看别的女生”
女友的男性朋友在脸书留言区按了赞,在留言区说“加油我支持你”,也都能让男友烧起无名火,狂怒“到底干他屁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场怒火底下,两人的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嫉妒是比较出来的。
许多时候我们拿了自己跟他人比较,但是越是看着别人,越是比不完。别人的老公绝不会让你失望、别人的薪水袋总是比砖头还厚。脸书好像是人生胜利组的代表作、社交软件上充斥着美食照、旅行照、与朋友的合影,相较于自己生活的平淡,也有了人生感叹的嫉妒感。
当我们的文化推崇着某种价值时,也带着某些评判,这让我们不自觉的惯性比较。A4腰、纸片女、肌肉男、宝马跑车,因为他们被主流赋予了某些特殊的价值,因此也处处审判着自己与普世价值的距离。
与朋友邀约,除了把自己装扮得够体面、佯装自己也过得很好,拿了名牌的皮夹,但有还不完的卡债,无意识的试图探问想要知道他们人生的不幸、希望看到他们也有灰头土脸、失足的时候。在这些“羡慕妒恨”的背面,可能藏着无人看见的伤悲。
童年时代未满足的情感需求,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妈妈比较疼弟弟,常常抱着他亲亲他,但妈妈说我长大了,要开始学着独立。小时候我常偷踢弟弟,希望喜欢乱跑的他,有天会失踪……”一个朋友小柔跟我说。
当她的男朋友“特别照顾”一些朋友,没带她就跟朋友出门,时常让她醋坛子大发,可能踩到的正是小柔的童年地雷。那个被忽视的经验重新唤起,是挫折和无力的,也让长大的她,在关系中成为一个善妒的人。其实她不是嫉妒她男友的朋友,而是在嫉妒从小备受疼爱的弟弟。在那个回忆里,童年没办法为自己做些什么的自己,失落无从安放,所以嫉妒成为了一种枷锁,把她困在童年的渡口。
我就是爱嫉妒,该怎么办?
当嫉妒感袭来,有许多不安与焦虑时,先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背后是什么。是么让你感到不舒服,你希望得到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如果因为自己的脆弱,而让对方需要小心翼翼地捧着你,请记得他捧久了也是会累的。嫉妒感就像是一种无形的捆绑,你对关系的不安全感,形成一个结界,试图让他的世界只有你,而你视他为浮木相互依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