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一、内隐记忆  

  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在心理学上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内隐记忆的保持时间要明显长于外显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小孩的行为和语言让人不可思议,完全是大人的模样,我们也会觉得孩子不好带,就是因为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内隐记忆”,孩子的很多行为和语言都是在无意识中被记忆,在生活场景中又不断地被启动提取模式!如果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全,人格完善的人,试着努力修正我们成人的语言和行为,即使在批评和发火的状态下也要保持正面的语言和行为!

二、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很多人把拖延症等同于懒,但其实同样的拖延行为,反映的却可能是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它应该是很多种“病”而不是一种“病”。其中,这四个原因是最常见的导致拖延原因:

 1、诱惑乱人心

  诱我们身处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精明的商家根据人们的各种需要制造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诱惑,电脑、手机、各种精致玩意,惑乱人心。很多人的意志力不足以抵挡这些诱惑。

  2、压力

  很多人认为压力产生动力,这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适用的,没有一点压力我们会变得懒散和拖延。但是如果压力过大,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当我们自觉无法应对压力时尤其如此。这时就会出现压力越大,我们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的情况。压力与拖延的关系如同倒U型曲线,过大或过小都不行。

  3、逃避失败

  很多拖延症患者对失败的承受能力特别脆弱,他们有时候宁愿在自我批评中拖延,也不愿意去面对费力挣扎却仍然失败的风险。拖延,成为了逃避失败风险的无奈选择。

 4、讨厌被控制感

  控制感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为自己做主,讨厌被控制的感觉,比如来自父母、上司的命令,尤其是我们内心认为不合情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为了反抗这种情绪,拖延症就成了选择。

  三. 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其中一个著名的效应就是霍桑效应,实验内容是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有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大家所接受和赞同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四. 内向性格的力量  

  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有这样的特征:他把他的心理能量向内释放。也就是说,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他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说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

  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愿意承受孤独,而有时孤独反而有助于他成功。而不健康的内向性格则对自己充满怀疑、否定,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却又无从做出改变。

  现实世界中很多性格内向的公众人物都走向了人生巅峰,比如科比·布莱恩特、富兰克林、奥黛丽·赫本就是典型的代表。

 

  用心理学解释行为,让心理学贴近实际!

  关注为本教研,发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

点赞(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