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个瘦弱的女孩纯真的大眼睛以及她清脆的声音“我就不可以叫你姐姐吗?”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也许是她希望我这一篇写她的故事吧。
01
那是一个春夏交接的季节,一个强迫症女孩的家长找到我,希望我帮忙辅导一下这个孩子。
按照惯例,我还是先同女孩的家长了解情况。
女孩的妈妈很瘦,皮肤蜡黄,显得很憔悴。她告诉我,女孩今年八岁,上小学三年级,近一年来开始出现一些仪式动作,每当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害怕,或者感到有些不适、不舒服的时候,就会不停地连续做一些仪式动作。带女儿去脑科医院检查,已经确诊为强迫症。
我问妈妈:“医生诊断是生理性的(大脑出现病变),还是心理因素导致形成的?”
妈妈鼻头一红,眼泪不停的滚落下来:“是心理因素引起的。都是我不好,从小经常责怪她,骂她,有时还打她,所以她才成了现在这样子。”
妈妈告诉我,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她发现孩子爸爸有外遇,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所以经常会在家摔东西、歇斯底里地大哭。
半年后,她同孩子爸爸离婚了,她还有个大女儿当时三岁半,分给了爸爸,考虑小女儿太小,所以她独自带着小女儿。
孩子爸爸的观念认为男孩才是传宗接代的,所以他的外遇和离婚,都是因为她没有生一个男孩。
离婚后,爸爸再婚的妻子很快就生了一个男孩,妈妈变得更加绝望,所以经常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小女儿身上。
从小,小女儿就特别胆小,听到妈妈半夜在哭,小女儿也想哭,但是因为害怕妈妈会打骂,所以不敢哭出声,只是瞪着眼睛流眼泪。
妈妈看了也感觉很心疼,但是一想到她不是个男孩,而是个女孩,就气不打一处来,然后继续呵斥孩子。
到后来,孩子再也不敢哭了,每当妈妈哭,孩子就发抖,有时还会抽搐。
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开始有点不敢骂孩子了,但是内心的悲愤难以平息,就会一边流泪一边数落:“你抽什么?都是因为你,如果你是个男孩,你也幸福,妈妈也不会这么惨!”
有一次她像以前一样数落小女儿时,小女儿竟然不抽了。
我问妈妈“当时孩子多大?”
妈妈回答:“三岁左右吧。”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
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即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儿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幼儿就会缺乏安全感。
妈妈继续告诉我,离婚时她被前夫算计,分得的财产比较少,经济上一直很拮据。前夫虽然几次说可以给她一些帮助,但是都被她拒绝了。
因为她带着孩子,工作不方便,加上考虑自己经常会忍不住责骂孩子,所以请孩子外婆来帮忙照顾小女儿。
外婆一直因为妈妈离婚的事耿耿于怀,对小外孙女没有太多的好脸色。可怜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小女儿上幼儿园了,没有分离焦虑,不哭不闹,乖得让人心疼。妈妈觉得这是因为自己管教较严的缘故,她平时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基本不允许孩子犯错,哪怕是一点点小错误。
●女孩不哭不闹,乖得让人心疼
妈妈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因为生了女儿而导致家庭破裂的,所以这个女儿必须有所出息,自己的面子才能过得去。
后来,妈妈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孩子只要出现一点点错误,妈妈就会对孩子实施惩罚。
惩罚的方式有罚站、罚跪;当孩子学会写字后,要求写检讨;还有打手掌、褪下裤子用衣架抽屁股等等。
女孩六岁多开始进入了小学,在妈妈严格的管教下,女孩的学习一直都比较优秀。一年级下半学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女孩因为失误扣掉了5分,妈妈非常生气,让女儿跪了一个小时,才允许她站起来。
当天晚上,女孩出现了第一次仪式动作,上床前不停的屈膝,两手臂在胸前折叠,平举……妈妈越呵斥,这些动作越频繁,吓得妈妈第一次放过了女儿。
从那以后,每当孩子感觉到焦虑时,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还是在任何地方,孩子都会出现这些仪式动作。越呵斥,动作越频繁,动作时间也越长。
妈妈开始和孩子好好交流,给孩子好吃的,买各种玩具,还是没能阻止这些动作的出现。这些动作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学校同学都离她远远的,但是越这样,仪式越没法停止下来。
妈妈非常后悔,想尽办法弥补,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求助于医院和心理机构。
02
看到女孩妈妈哭得两眼浮肿,甚至几次都泣不成声,我的心也揪得很紧。我靠近女孩妈妈,轻搂她瘦弱的肩膀。她转头靠在我身上,一边压抑自己,一边泪如泉涌。
我告诉女孩妈妈:“您先放松自己,我们会尽量帮助孩子的。同时,您也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宣泄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慢慢调整过来。”
女孩妈妈点点头,用纸巾擦干眼泪,带着我去见女孩。
此刻的女孩一直在图画室和助理老师一起绘画,看到妈妈和我进去,女孩的眼神在我脸上稍稍停留,我看到她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女孩特别瘦,瘦高的个子已经超过平常八岁女孩的身高了。瘦小的脸黄黄的,一双怯弱的大眼睛黑白分明,显得格外醒目。
我走过去看女孩的画,左上角是巨大的有着火焰边缘的太阳,画的底色是蓝色的,中间有五只正在飞翔的鸟……(见本文封面)
我先描述了她画的画,表示我喜欢她太阳的火焰边,喜欢蓝色的天空,以及旁边的大树和地上的小花。
我问女孩:“这些鸟在做什么呢?”
女孩回答我:“它们在盘旋,想找地方落下来。”
我点点头:“确实能让我感觉出盘旋的动感哦。”
女孩立即浮现出一丝微笑,我转向她,蹲在女孩面前,说:“我们去游戏室玩好吗?”
女孩低头看了看我(我蹲下时脸比她脸低),点点头,跟随我走进游戏室。
初进游戏室,女孩好奇的到处看看,我告诉她:“在这里,你可以玩任何玩具,也可以邀请我一起玩一些游戏。”
女孩没有急着玩玩具,继续环绕着游戏室内的玩具架,走完一圈以后,问我:“我们可以躲猫猫吗?”
我点头:“当然可以,谁先躲呢?”
女孩笑了,说:“我们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找。”
游戏室里虽然布满了各种玩具,但是躲猫猫还真没有合适的地方。石头剪刀布我输了,按照约定我面对墙站着,开始数数,数到20,回过头来,看到女孩正猫在方桌下面。
我装成没有看到,一边嘴里念叨着“会在哪里呢?”一边开始一个角落一个角落的找,甚至打开柜门(游戏室的柜子非常小,只能装进几个布娃娃),故意忽略了方桌……
几分钟以后,女孩大喊一声,从方桌下面钻了出来,开心大笑。
接下来,女孩也用我的方法,明明知道我躲在哪里,故意在别处看半天,找半天,最后才把我揪出来。
期间,女孩问我“你叫什么姐姐来着?”
我回答她“你可以叫我Ada阿姨。”
女孩沉默着看了我一小会,然后问:“我就不可以叫你姐姐吗?”(疗愈这个女孩的时候,我已经将近五十岁了,可是,对于女孩来说,能够这样和她一起玩,她已经不知不觉把我当成她的同辈人了。这个声音多年来常常在我脑海里回放,每当我疲惫的时候,感到体力不支时,这个声音都会激励我坚持下去。)
之后,我们一起玩推球游戏,及各种释放游戏。女孩玩得满身大汗,无数次开心大笑,直到游戏结束。
●孩子在为本教研的普蕾游戏训练中快乐玩耍,通过游戏释放情绪,经过专业老师引导做出改变、阳光成长。
在游戏中,女孩显露出活泼可爱的天性,与她平时展现在外界的畏缩胆怯完全相反。在玩捉迷藏的游戏里,女孩是知道我清楚她在哪的,她没有戳穿我,而是配合我装看不见,可见她天性善良聪颖。
玩释放游戏时,女孩数次开怀大笑,在这种大笑里,女孩绷紧的神经得到释放。
大笑能强心健脑,使心跳加快,血流量增多,增强心肌功能,使大脑皮层兴奋,脑部功能增强。
大笑可以促使脑垂体分离出内啡肽,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免疫系统实力得以强化,缓解紧张情绪,化解焦虑和压力。
走出去,女孩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太好玩了,我明天还要来玩。”
我赶紧告诉女孩:“我们这里规定,这个游戏只能一周一次。”考虑到女孩的强迫状况,我马上补充了一句“最多一周两次。”
女孩立即说:“我要一周来玩两次,妈妈,求你了,好吗?”
妈妈点点头。我让女孩和助理老师一起去看看书,然后同妈妈将我对孩子的评估情况反馈了一下,告诉妈妈,我还是有信心帮助她的。同时我也将我需要妈妈做的配合和妈妈交代了一下。
下一次再见到她们时,妈妈激动的告诉我“她的仪式动作已经减少到每天一次了!”
我告诉妈妈,这肯定会随着治疗的时长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也会有反复的时候,偶尔的反复是改变的必要环节,希望妈妈能够有心理准备。
03
此后我们一起游戏了36次,当5次游戏后,孩子的强迫仪式开始有一整天都没有出现的情况。到了10次左右,有连续几天没有出现仪式性动作的情况。
当然就如同我告知女孩妈妈的一样,孩子会有反复。在10多次时,孩子出现了一些反复,连续几天出现几次仪式动作。之后,随着游戏的不断进展,孩子的仪式动作逐步减少,最后基本消失了。
当所有的治疗结束时,孩子走到我身边,紧紧的抱着我,问:“我以后还能再见到你吗?”
我告诉孩子“任何时候,你想我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再见。”
孩子问“你可以一直做我的姐姐吗?”
妈妈吓得赶紧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你要叫Ada阿姨啊。”
我赶紧向妈妈摇摇头,抱紧女孩说:“我会永远是你的Ada姐姐!”
在这个女孩的疗愈过程中,我首先帮助女孩释放情绪,调动她的游戏热情和积极情绪,提升她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显示成绩、遇事能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需要时能发挥智慧和技能。
自我效能低的人:畏缩不前、显示失败、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易受惧怕、恐慌和羞涩的干扰——当需要时,其知识和技能无以发挥。
同时也逐步减轻女孩的完美主义情节,提升了女孩的表达能力,女孩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了说“NO”。游戏训练的过程中,女孩还学会了放松的方式,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学会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享受过程;学会了人际互动的方式,学会了各种应对措施......
相信女孩在她今后的成长中,能够变得越来越坚强,迎着风雨走向明天。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女孩在游戏中疗愈了自己,完善了自我,女孩自信的走向了她的人生。
《普蕾成长计划》,以国际儿童治疗理念、技术、方法和工具,对孩子心理状态、行为等心理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鉴别、评估与训练。通过游戏、故事、绘画、沙盘等形式和孩子一起互动,在专业老师的培养训练和引导下,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发现孩子行为偏差和内心需求,整体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让孩子在玩乐中“蜕变”。
提升孩子的情商、逆商、心商、胆商、专注力、自信心、自控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内向改变等能力。在训练师的心理干预下,帮助解决孩子:情绪暴躁、胆小、不自信、内向、不善于表达、人际交往困难、读写障碍、学习困难、叛逆、多动、自闭等,让孩子健康阳光成长。
婚姻变故,往往是生活里压垮一个人的不能承受之痛。当我们遭遇这些变故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会遭遇重创,给我们子女以及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个时刻,寻求帮助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摒弃那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传统思想,寻找专业人员求助,才能使得自己尽快恢复平静,接受现实。
离婚对子女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容易导致孩子自卑,自暴自弃,缺少对父母的信任,孤僻等。有些孩子最后会调整好,渐渐接受理解和原谅。但内心脆弱的孩子,或许这种影响将是一辈子。
相对来讲,父母离异并不是最可怕的,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过激的情绪行为才是最可怕的。很多孩子的安全感因此受损,神经时刻绷紧,容易焦虑,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自己、对于孩子、对于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能努力面对和接受现实,孩子就能学习到应对挫折的方式,就会更加敢于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