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悲伤的事情,不想让他人知道,压抑悲伤、压抑泪水;不想让自己过于陷于焦虑的状态,于是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想太多”;还有,就快要考试了,为了复习好克制自己想玩游戏的想法,删除游戏切断自己的欲望源.......
压抑,是指有意识地让自己不再去想某个念头或者某种情绪。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可不可以把“压抑自己”的想法从脑海里赶出去呢?研究表明:并不能。198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博士进行了著名的“白熊实验”。实验中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白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的反弹,脑海中很快就出现了白熊的形象。实验证明:当你越想压抑某个念头时,它越可能冒出来。
压抑,能起到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但并不能让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消失。所以当我们强制自己不去想某个想法,压抑某个念头时,就会出现一个这样子的循环:不要去想——压抑——想法反复出现,去除不了——继续压抑——想法更加挥之不去。本来是想通过压抑让事情按照自己想法进行的,但结果好像变得更糟了。当我们一直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就像压着一个弹簧,到了某个时刻,它就会反弹。这时候,过度的压抑,不仅仅只是一个不停纠结的想法,它会伤害我们,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压抑悲伤的情绪和哭泣的冲动,会提高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例如哮喘;长期压抑亲近他人的想法、动作,会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像胃溃疡;长期压抑自己的想法和隐藏自己的情绪,容易得焦虑症、抑郁症......
其实,我们做出“压抑”的选择,是为了摆脱压抑中的想法和情绪。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减少不想要的想法,又不会让自己陷入压抑的恶性循环当中呢?
当压抑的行为、想法并不会过度影响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像我们想通过抑制食欲节食减肥时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想着“不能吃,不能吃”或许会变得更加馋。但我们在决定节食减肥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做什么运动减肥更有效”的话,你会发现,想吃东西的念头不会一直缠绕着你。
有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创伤经历、成瘾、焦虑、抑郁、过度担心,还是恐惧症和强迫症,当人们出现这些不想要的想法和情绪时,不去压抑而是专注地去想,反而会有助于减轻症状。当然,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所以这个动作最好选择在安全的环境中、有信任的、专业的人陪同下进行。
当压抑想法、行为已经危害到我们的生活,像产生了自行难以缓解的焦虑、抑郁情绪时,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想要压抑的想法和情绪从何而来,也可以带领我们追溯我们压抑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让我们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好的方式,去处理这些想法和情绪。
为本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159-1443-8914
预约咨询,联系顾问老师:
159-1443-8914 赵老师(微信同号)
(微信同号)
(微信同号)
13044218236 傅老师(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