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儿童能力训练小编指出,孩子愿意投入去做一件事,起因都很简单,就是兴趣。当孩子对学习产生了足够的兴趣,他自然就能主动认真了,也就不会再轻易走神了。对学习不感兴趣,可以说是孩子上课走神的一大主因,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毕竟不是所有孩子都对学习没兴趣,于是当了解到只有自己的孩子上课走神时,有的妈妈就坐不住了,会开始数落孩子:“怎么就你走神呢?你看看人家别人的孩子,都那么认真。”
这样的表达并不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反而会让他对学习越发没有兴趣。看到孩子上课走神,担心他学习会出问题,这种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也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要用智慧来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要做善于激发他学习兴趣的妈妈,而不只是单纯地批评、发牢骚。
不妨尝试一下如下的一些做法:
第一,理解孩子对学习的“负面感受”。
“妈妈,我真的是对这门课没兴趣,听不进去”,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孩子是诚实的,他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讲给你听。同时,他也很明确地把自己走神的原因告诉了你,这一点诚实是值得肯定的。所以,你需要理解他的这种感受。但要注意的是,你理解的,是他因为没兴趣还必须坐着听枯燥课程的难过感觉,而不是他因为没兴趣就走神的这个行为。孩子此时其实也是迷茫的,他也知道走神并不好,但是他自己没法正确扭转过来,所以他其实也是来向你寻求帮助的。
对于孩子表达出来的这种难受、烦躁的感觉,你可以说一句“嗯,没兴趣还非要听,的确挺不舒服的”,就这一句话,也会让孩子感觉与妈妈的心更贴近一些,那么接下来再进行教育,他也就不会那么排斥了。因为妈妈的理解,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不是被压迫的,而他也知道妈妈可以给他帮助,所以再接受教育就会很顺畅了。
第二,与孩子讨论学习中有趣的事物。
理解孩子的感受,在他放松下来之后就要顺势引导他去发现学习中有趣的事物。毕竟,学习并不是完全枯燥的,总能有好玩的一面是可以吸引他的。所以我们不能总沉浸在“孩子不感兴趣,很没意思”这个主观感受中,而是要用成年人的智慧帮助孩子发现学习内容和过程中好玩的一面。
比如,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应用题,将应用题看成是一种游戏,把题目当成游戏表演出来,然后在游戏中引导他思考;比如,把看图说话当成讲故事,一人讲一个小故事,用我们的故事引导出孩子的故事,或者和他一起构思一个小故事,让他感觉原来想象力也能很容易发散开来;再如,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像是算盘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数学的工具,在算盘上做加减乘除,和孩子一起动手动脑,也能激发他的兴趣。
学习中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先发现,然后再引导孩子顺着这样的思路去自我发现,鼓励他去寻找那些能调动自己兴趣的内容,他对学习的态度慢慢也会有所改观。
第三,学会智慧地引导孩子。
总有妈妈会强迫孩子“你必须对学习要有兴趣”,兴趣不是强迫出来的,一定是引导出来的。同样的内容,换一种表达方式,可能就会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学习珠算,如果你告诉孩子“明天老师要教你们学习用算盘”,他可能会觉得“怎么又要学啊,真烦”,但如果你说“明天老师会让你们见识到一件伟大的数学工具”,相信不管哪个孩子的兴趣都会被调动起来,他会好奇,会忍不住想要了解,想要去尝试。
我们应该学会做个有智慧的妈妈,学会转换自己的表达方式,学会用一种轻松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学习,越是放松,智慧与灵感才越能如泉涌。
第四,建立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妈妈的榜样不管在什么时候对孩子都是有效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那你不如先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兴趣。
来看一位妈妈的做法: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扎到电视或电脑前,看各种动画片,妈妈一提学习,他就不乐意。老师也曾经跟妈妈反映说,孩子上课有时候会走神,一问他就说在想动画片的内容。妈妈一开始也反复说,但孩子就是不听。
有一天吃完晚饭,妈妈自己拿了一本书就坐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看了好一会儿。孩子看动画片的间隙,忍不住过来问:“妈妈看什么呢?”
妈妈说:“一本好书,让妈妈学到了很多东西。”
孩子太好奇了,继续问:“给我讲讲好吗?”
妈妈便把书中好玩的地方讲了出来,孩子也被吸引了。妈妈便趁势说:“书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包括你自己的书,你不找找看吗?”
后来又过了几天,孩子对妈妈看的书越来越好奇,同时也对妈妈的话感觉心痒痒,终于有一天,他没再关注动画片,而是也找了一本书,和妈妈并排坐在一起读了起来。
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当你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孩子自然会跟着你学。在你智慧的引导下,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你所说的对他是有益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