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青少年厌学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厌学的相关概念,提出厌学是一个涵盖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不同方面的连续发展端系,包括学业倦息、学校恐惧、学校缺勤、拒绝上学行为等不同阶段。
 
    学校学习是儿童青少年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儿童青少年习得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对个体毕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调查显示,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对学习持有积极态度的仅占21%。这一问题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更加凸显,不少学生在复学后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甚至拒绝继续上学。
青少年厌学的概念辨析
 
    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不仅对学生个人成长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影响学业成绩、损害心理健康、造成驱体不适,而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厌学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心理社会问题。
 
    然而,日前学界对厌学的概念和含义,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国外对于厌学的研究虽然开始较早,但并没有直接关于”厌学“的概念,与厌学有关的概念之间互有重叠、比较繁杂,很难精准找到一个等同于”厌学“的专业词汇。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在辨析基础上界定”厌学“的概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认识厌学现象并做出有效应对提供科学参考。
 
    1国内研究者对厌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焦璨等从行为层面上,认为厌学类似于厌食,是一种在生理层面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是学习者受主客观因素作用,对知识产生排斥,从而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懒惰。马利军和黎建斌”从情绪层面出发,认为厌学是一种厌烦、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要原因是学习者认为学习过程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申自力等认为厌学是一种状态,表现为学习兴趣降低乃至消失,学习动机不足,是对学习活动或学校生活的倦息、回避甚至拒绝。关明杰和徐能义强调厌学的具体表现,认为厌学者表现出学习无明确目标、学习绩效差、逃避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对学习结果满不在乎、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校对自己毫无吸引力等特点,并把这些特征作为厌学的诊断标准。
 
    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大多将厌学置于认知、情绪、行为的框架内进行定义,即对学习内容或过程在认知上表现出厌倦,在情绪上表现出消极情感,在行为上表现出矛盾、拒绝甚至逃避。近年来,有学者结合双加工理论,提出了厌学的双加工模型,认为厌学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上的表现均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方式,当个体具有三个层面的外显特点时,厌学情况最严重。
 
    2国外研究者对厌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2.1学业倦息(academi bumout)与学校体意(school burmout)倦息通常发生在助人职业者中,包含一系列情绪衰端、去个性化或低个人成就感的症状“。有证据表明,倦息在学生中非常普遍。
 
    尽管学生本身不是工作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活动涵盖了结构化的任务(如上课和完成作业),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工作“。Neuman19l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学业倦怠一词,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由于学业需要或要求而导致筋疲力竭(学业疲劳),越来越悲观的情绪以及对学业任务缺乏兴趣(学业冷淡),在学业生涯上的个人发展不佳(学业效率低下)。有的学者认为,学业倦怠是职业倦息的延伸,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业负荷、升学或毕业压力或其他心理因素,表现出情绪衰端、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状态。当学生的倦息感逐渐上升或泛化,这种倦怠可能演变为针对所有与学校相关的事物,即发展为”学校倦息“。学校倦息被定义为与学校有关的疲惫(即过重的学校工作所导致的慢性疲劳)。表现为对学校玩世不恭(cynicism),对学业漠不关心,对自己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在学校里的表现大不如前。因此,学校倦息是学业倦息的泛化
 
    产物,两者强调不同的倦息对象,都可视为厌学的具体表现,只是轻重有所不同。
 
    选学(truancy)与学校缺勤(school alsenlee-ism)当厌学进一步发展,则可能演变为逃学。虽然逃学是一个公认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定义逃学却缺乏共识。逃学经常被用于广义地描述那些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缺席的学生。根据Heyne等”的定义,逃学有以下三点特征:
 
    1)学生一整天或一天中的部分时间不在学校,或者他们在学校但不在适当的地点;
 
    2)这种缺席是在没有学校或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发生的;
 
    3)学生通常试图向父母隐瞒自己没有上学的事实。但逃学的定义也取决于不同学校,如有些学校认为学生的一次无故缺席就是逃学,而有的学校则要有一定次数的无故缺席才算逃学]。与逃学类似的概念还有学校缺勤。
 
    研究人员通常关注5~17岁学校缺勤的青少年,他们缺勤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两点:
 
    l)与生理疾病或意外伤害相关的可原谅的缺席;
 
    2)与环境、社会、心理或其他原因相关的不可原谅的缺席]。逃学可以被认为是恶性的学校缺勤或是学校缺勤的一种,与此相关的描述还包括“溜课(skipping)”“翘课(cuting class)”“逃课(wagging)”“抛弃(dlitching)”等。
 
    学校恐惧症(school phobia)与学校然虑(school anxiety)和“学校出勤问题(school attendance prob-lem,SAP)”早期研究者认为不去上学行为和情绪有关,因此首先提出了学校恐惧症的概念,即基于恐惧的学校缺勤(fear-based absenteeism),特指对学校某些特定环境产生非理性恐惧及强烈拒学的情况,并将其归入儿童情绪障碍范畴。但对于学校是否真的是这类儿童的恐惧对象存在争议,且很少有单纯害怕学校的儿童。事实上,仅仅知道儿童患有学校恐惧症而无法获知真正的恐惧来源,并不能为父母、教师或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最近几年学校恐惧症这个概念很少在文献中被提及。类似的概念还有学校焦虑,指学生对于即将在学校发生的事件(如考试、同学交往等)感到担忧和不安。
 
    学校拒绝(school refusl)与拒绝上学行为(schoal refusal behavior,SRB)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学校拒绝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指由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恐惧或抑郁所导致的上学困难或回避上学的一种心理疾病[。学校拒绝有时被用作焦虑性拒学和选学的总称1,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学者常用“拒绝上学症”(不登校)来概括有学校拒绝这一类问题的学生。之后,由于学生不上学现象越来越普遍,从最初被认为是特殊孩子的问题,转变成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Kecamey和Silverman在l990年最先提出了拒绝上学行为(SRB)这个概念,定义为儿童青少年自发地拒绝去上学和/或难以整天坚持待在学校上课的行为表现。接着,Kearney等]进一步根据SRB发生的原因将其分为四个亚类:
 
    1)为了逃避会引起消极情感的学校刺激;
 
    2)为了逃避学校里的压力性社交和/或评价环境;
 
    3)为了追求重要他人的关注;
 
    4)为了追求学校外的具体的强化物。
 
    Kearney-认为SRB的定义包含了以往研究中与学生不去上学有关的多个术语,如逃学、焦虑性拒学、学校恐惧症、精神神经性逃学等。另外,研究者们认为SRB所指的缺勤行为是出于学生意愿发生的,并不包含那些非学生自身动机(如身体原因、经济原因等)所导致的学校缺勤。SRB学生逃避上学的原因有很大不同,因此SRB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行为。有些学生可能会祈祷并恳求不要去学校,而有些学生则会在上学前表现出一系列问题性行为,如发脾气、躲藏或不顺从等。有研究发现,SRB是钱学(school dropout)的潜在风险因素,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辍学概率。
 
    3对厌学概念的辨析
 
    鉴于厌学行为表现的多样性,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总括性的概念,如问题性学校缺勤(problematic absentccism)和学校出勤问题(school attendance problem,SAP)等,试图将所有厌学的外在表现纳人其中5]。这些概念囊括了SRB、逃学、学校退缩、学校排斥等所有与出勤相关的问题1。但无论是问题性学校缺勤还是学校出勤问题,都局限于强调厌学在行为上尤其是在“出勤行为”上的表现,忽视了厌学的认知和情绪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厌学的界定,可以发现,厌学的表现多样、机制复杂,包括了从轻到重的一个发展过程,但关于厌学的界定都不够全面,无法反映厌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特点。因此,有必要给厌学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使其能够同时涵盖厌学的特征与进程两个方面。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提出了厌学的概念框架,认为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相关活动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其特征涉及认知(学业倦息、学校倦息)、情绪(学校恐惧症、学校焦虑)和行为(学校缺勤、逃学、拒绝上学行为、学校出勤问题、问题性学校缺勤)三个层面;同时厌学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从负性认知发展到消极情绪,最后表现为外在行为,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并且厌学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个方面,从较轻的不为主体所感知的状态到完全暴露的外显行为状态,严重程度逐渐加深。
 
    小结
 
    目前,学界对厌学这一概念尚未有统一的界定。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厌学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行为;国外相关研究认为厌学既包括了认知层面对学习内容的厌倦,也包括了行为层面对学业关联事物的逃避或抗拒。笔者认为厌学是一种涵盖了知情意行的综合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的谱系,厌学进程中包含若干关键节点,如学业倦息、学校倦息、学校恐惧症、逃学、学校缺勤、SRB、辍学等,各个阶段和表现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差异,需要加以全面认识。总之,厌学并不局限于厌恶学习,理解厌学不能只看表面。在国内外尚无“厌学”这一总体概念的情况下,有必要从系统、动态、变化的视角重新思考厌学的含义,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厌学。

点赞(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