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孩子渐渐长大时,父母也需要跟着调整与成长!
我一直认为我们夫妻俩的个性非常相近,从理财、自我课程安排、孩童教育理念,都有一致的看法。
但真的如此吗?还记得大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们跟老师拜托,别太早让孩子握笔,结果,到了小学一年级,夫妻原本相合的默契就开始产生分歧。老师不断告知我们,儿子的书写必须严格纠正,身为爸爸的我,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事,但孩子的妈妈却相当重视。
经过讨论与祷告后,夫妻双方达成共识――不能在学习上让孩子失去兴趣、信心,但也不能在书写上得过且过。这事之后,我才知道我们夫妻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当夫妻缺乏共识……
孩子是有观察力的,总是比父母更早知道他们的不同。
吃饭看电视是我从小到大的习惯,在婚后也不影响彼此,直到有孩子后,渐渐被太太要求吃饭只能在餐桌而非电视桌,夫妻不同的意见,也坏了餐桌氛围。孩子九岁时,我警觉到孩子吃饭的坐姿影响了他的健康,好几次的纠正仍无法改变孩子,同时也看到自己被太太纠正的影子,曾经看为不大的事,却成为孩子模仿的错误习惯。其实这件事不只有影响坐姿,更深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教导,变得很迟钝甚至麻木,因为学习父亲带头拒绝。
可见意见相左的夫妻关系,任何小事都会影响孩子,妈妈的坚持不一定是爸爸的坚持,妈妈的唯一标准,到爸爸那却成了复选题。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家庭合一,千万要谨慎,免得得不尝失!
我和我家彼此祝福
我身为家庭中的男主人,却发觉自己并非是婚姻中唯一的勇士,一个蒙福的家庭,必须要靠夫妻两人,勤劳的观察家庭中每个时期的改变,以及做出适合彼此的调整,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互动中,不断的学习与领受。
我自己也反省是否有为这个改变中的家庭,持续成长与转变呢?于是我们全家人开始学习睡前彼此按手祷告,我与太太彼此祷告,我们也为孩子的生命、与一天的感受祷告。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让孩子学习为父母祷告,孩子的祷告虽然是儿语,却是彼此成长的营养剂呢!透过这样的例行家事――家人彼此的祝福,让孩子与父母本身都看见了全家人联结的记号。
建立共同语言
前阵子台湾流感盛行,我们家也不没有例外。我先告诉女儿:“不要怕!耶稣抱抱你”。虽然女儿一到医院门口依旧哇哇大哭,不肯进去,但她想起我们家的共同语言,于是喊着:“耶稣保护我!”我们真的好感动,一家人的心就这样紧紧靠在一起。
关心是双向进行
有一次半夜,孩子撞倒床头而血流不止,我们相当紧张,不知道孩子的骨头、牙齿是否都受到波及,到了急诊室,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如果太严重必须再转诊……”整夜的不安是全家人共同的记忆。经过各样的检查,好不容易被告知病情可以获得控制。
从此之后,我们有一段时间带着孩子为这场意外感谢祷告,借着祷告,让孩子坦露自己内在的感受,警觉到人都会受伤或是病痛,而病痛正是需要全家人互相支持的时刻。
从那一天起,当父母生病了,孩子懂得为家人祷告。看见孩子的祷告,会感受家人受到的祝福,已胜过病痛的愁苦。
一家人彼此打气
台语是我们孩子最擅长的语言,因此我们鼓励小孩参加台语演讲比赛。在准备中体会到,会讲台语和会用台语演讲很不一样!
有一天,小孩哭着说:“不想比了!”我们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力,因此父母势必要做调整。我们全家一起聊天,也告诉孩子,只要孩子愿意继续练习,我们都陪伴也支持,最重要的事,这场比赛不需要带回任何的奖励或名次。
经过这场比赛,我们最深刻的心得就是,幸福的家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孩子遇到各样的挑战时,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父母也学习接纳孩子的一切。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背景,当我们借着婚姻结合成为家庭时,夫妻都必须在上帝面前学习归零,重新在家庭中产生新的生命,才能使你我的婚姻家庭,一起走上蒙福的道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