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没有觉知,会让孩子形成心理障碍。
我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他们...
有一次我们去幼儿园检查工作,幼儿园会议室的桌子上放了一些水果、零食和糖果,有个小朋友路过会议室时发现了桌子上的食物,就带着两三个小朋友一起来到会议室里面想要分享糖果。正好我和园长在会议室里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有个小朋友就问园长:“这个食物是谁的?”
园长说:“是给检查工作的老师准备的。”
小朋友又问道:“可以给我分享一个糖吗?”其他孩子也马上说:“可以给我分享一个糖吗?”
园长说:“这个糖不是我的,我不能给你分享。”
小朋友又问道:“那谁能给我分享?”
园长愣了,犹豫了半天说:“现在不能分享。”
小朋友听到后,反应极快地说道:“那什么时间可以分享?”
园长没有料到小朋友会接着问这句话,一下子卡在那了,好半天才有点犹豫地说:“下午四点以后吧。”小朋友听到了,欢呼地就离开了。
我很好奇地问:“园长,我刚才看到你有些犹豫,你是不是觉得不应该给小朋友分享,但不知道如何拒绝小朋友?”园长听了猛点头表示认同,她说:“我觉得这是给老师准备的,是不能给小朋友分享的,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他们。”
成人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心理需求?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朋友其实对自己的内在需求是非常清晰的,可是为什么成人不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心理需求呢?
我想原因是,很多时候成人是无法捕捉到自己的内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当我们自己无法觉察到当下的心理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心理、行为就不一致了,就陷入到了自己内在的纠葛与混乱中,就会把原本清明的孩子牵引进来,孩子就会跟着我们的步伐,致使孩子也陷入到了纠葛与混乱之中。
如果一个人长期的头脑、心理、行为不一致,心理就会长时间地处于纠葛、混乱之中,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承受不了被拒绝,承受不了自己对孩子的拒绝,承受不了孩子被拒绝后可能出现的情绪,所以我们习惯于用一种迂回的心理方式和孩子相处,而我们的这种心态太容易被孩子捕捉到了。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心态,而是真真实实地告诉孩子,现在这些食物是给老师准备的,不准备跟小朋友分享。我想孩子听到这样的答复后,可能会有情绪,可能会哭一会儿,但孩子会逐渐接纳这样的现实。
因为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心理、想法、行为是一致的,没有纠葛和混乱,孩子就会接纳真实的现实,内在就会清明而有序,就不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潜在的心理障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