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遇到一个初中孩子,家长带他来的主因是,经常性的负面的想法、或是灰色思想,在与孩子会谈中,我们谈论了他与父母的关系,他说其中一方算是亲近,但另一个则是很少说话,孩子告诉我,显少互动的家长对他常是动不动责骂,不论是他做任何举动,总是一概地被否定,因此当他更大时,索性减少与他互动,这样会让自己觉得“安全”一点,减少被攻击的机会。
图片
上次跟你分享了高压教养,可能带来的恐惧反应和被动行为,这次我想跟你说说它可能带来的性格反应—依赖和疏离。
这两种看似相反的人格特质,可能的根源却都来自于高压教养的成长环境,只是因为孩子天生的气质不同,或是因应能力差异,所以带来的不同结果,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如何被带出来的。
依赖
从实务工作中发现,高压的父母或照顾者,经常是用心教养孩子的家长,他们一心想要把孩子“带好”,只是采取不适合的方式。
小孩从小被高压对待,他们的内心除了存在比较高的恐惧和焦虑外,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是“没有能力的”。因此他们经常仰赖大人的帮忙,在这样的内在动力下,孩子会依赖大人给予“帮忙”,或许是代为做决定、代替完成生活事务等。
他们常会认为听话、服从,才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再者,就如我们上次所言,由于被动的反应模式,更让孩子容易出现时时等待指令的反应,所以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极度依赖、无法自主的性格特质。
父母(或照顾者)愈是高压、愈是做更多,孩子就会愈是依赖、愈无法独立自主。另外,如果从孩子的因应能力来看,当孩子还在青春期前,由于他们的行动力和体型都无法反叛、逃离,所以他们只能以依赖的反应模式来展现自己、保护自己。
疏离
如果家你家中有两个小孩以上,经常能够感受到先天气质对孩子的影响,相对于刚刚提到的那种被高压对待,出现依赖反应的孩子,另一类的孩子,在类似的状态下,却可能出现疏离的反应。
他们在高压教养下,开始采取“不合作”政策,既使父母采用了威权的作法,他们还是不想“就范”,因此在原来应该是亲密的关系中,展现了逃离、拒绝反应,他们的内在可能是“你们不想理我或伤害我,为了保护自己,我要防卫、独立、不需要依靠”。
一开始他们可能用行为来展现,但久而久之,心理状态和关系程度也开始疏离。这类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太容易与人建立亲近的关系,因为对他们来说,亲密关系可能是危险的。
另外,某些孩子在青春期前是依赖的,但当他们开始有能力往外走,或是反抗力足以和父母(或照顾者)抗衡时,他们就会开始采取逃离风暴和逃脱控制的反应,因此,我们看到他们和父母(或照顾者)渐行渐远。
多数的家长都是很爱孩子的,采取高压教养通常是不得已的作法,当我们更清楚这类教养,可能带来的负面效益,或许我们就可以选择或尝试不同的处理作法。
现在的家长确实是难为的,我们过去受到的教养方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其实之前也不适用,只是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他们无暇顾及那么多),我们需要重新学习不一样的教养态度和作法。如此才能够真的“教好”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只是把他们“压”到一个“杠杠”里去,造成后续的负面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