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天天上课学习,也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却没有提升,甚至还有可能下降了,家长感到很苦恼,学生们也很累。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学生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对症下药。这里总结了八类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一、一做就错型
解决此类学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症结。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对于简单的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二是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模棱两可;三是对于复杂题,自身知识结构和做题技巧不到位,缺乏分析能力。解决这类学生的问题就需要找到症结,学懂学透,夯实基础,多做题目。
二、粗心大意型
在学习中,学生常常把“粗心”作为成绩下降的理由,真的全是粗心惹的祸吗?粗心分为“真粗心”和“假粗心”。
“真粗心”属于“偶然性”发生的错误,下次稍加注意即可改正。“假粗心”属于“经常性”发生的错误。“假粗心”的同学虽然能找到解题的方法,但在处理问题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无法“完美”地答题,追根溯源是对知识的结构和脉络掌握得不清晰。这就需要巩固基础知识,加强训练来彻底杜绝粗心。
三、基础薄弱型
基础薄弱型的学生很容易通过专业辅导来提高成绩,此类学生多是因为基础没有掌握好,导致恶性循环,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下游。由于这部分学生对取得好成绩缺乏信心,缺乏向上的决心,因此针对基础薄弱型的学生除了需要夯实基础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动力不足型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清晰,属于被动学习,而且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上制订的计划也无法实现,浑浑噩噩地上课,对学习和考试缺乏热情和动力。此类学生统称为动力不足型。针对此类学生,要从培养学习的兴趣出发。
五、苦学无效型
“苦学无效”困扰着很多中学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苦学无效型”的学生是因为没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技巧,导致效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学科诊断,找准学生“苦学无效”的个人症结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班级圈”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让成绩快速提高的目的。
六、知识生疏型
此类学生一般智商都不低,大多因为缺乏学习兴趣而导致在学习上比较懒散,课堂上没有把知识吃透,一直堆积问题,导致知识生疏,基础薄弱。因此,这类学生在考试中会出现在基础知识的送分题上丢分的现象,他们缺乏基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力,遇到稍微难些的题就卡住了。
此类学生应该时常巩固自己的知识,但是重复的学习又会让人觉得乏味,那么不妨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和方式。比如可以在清大学习吧班级圈里听一些视频课程,课后做一些练习,这样既巩固了知识点,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可以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课程。
七、缺少思路型
此类学生主要体现在看到试题后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审题,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解题。他们往往感觉课堂知识都学会了,但是到了考场上却找不到思路。此类学生要在平时加强审题的训练,学会快速判断题型,并且能够确定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建议这类学生深入地做一些经典题,培养自己快速解题的能力,拓展发散思维。
八、情绪波动型
情绪波动型学生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考了高分以后,表现出自傲、自满、激动等情绪;另一种是考了低分以后,表现出焦虑、急躁不安、自卑、迷茫甚至惶恐等情绪。情绪波动型学生需要老师多给与爱心和耐心,并为他们制订调整方案,对他们进行一步步的纠正,帮助他们由易到难重拾自信,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