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习惯是由经常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并成为生活中自觉的、不假思索的行动方式。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他的一生。因此,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但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样重要。跟培养相比,矫正更有难度,下面这五种矫正方法您是否用过呢?
1.认真对待第一次
很多父母对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没有认真对待,总抱着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因此错过了最佳的矫正机会,导致以后的行为矫正困难重重。
当孩子第一次做出不良行为时,要很严肃地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会儿。然后再抱着他认真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孩子第一次做出不良行为就被及时责罚,这会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好的,即使以后再次出现,但劝阻纠正的难度会越来越小的。
2.及时批评教育惩罚
一旦孩子做出不良行为必须及时责罚,千万不要采用像是等你爸回来收拾你这样的口头威胁。幼儿的思维能力只能理解眼前行为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
相信父母一定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经常在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回家批评他的原因。因此迟来的批评惩罚很可能让孩子觉得不解和委屈,而且家长自己也往往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及时批评惩罚,它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行为被责罚的,也才明白应该不再怎么做。
3.适当的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也可以让孩子单独待在房间的角落,使他深刻体验到不被人理睬关心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在此之前一定要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
需要强调的是合适的冷处理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举动。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与体验孤独的滋味,又没有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哭着往我怀里扑不认罚怎么办?很好办,家长在告诉他为什么之后,只要闭起眼睛不理他,到应该的时间,效果是一样的。粗暴的打骂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4.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标准
大多数家长认为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若是只记着责罚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没有关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其实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
因此,最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是,责罚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后教给他合适的满足自己欲望的行为方法。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回家,不能只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应该郑重地告诉孩子:现在马上把它还回去。你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必须要先经过人家同意,同意的话玩一会要还给人家,不同意的话一定不能拿。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
5.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对于幼儿而言,他对行为的好坏尚不具备自觉分辨的能力,所以主要是靠父母的指导矫正。但是很多父母总是想通过一次责罚就马上矫正回来。
然而事过就忘、哭过就笑正是幼儿的特点。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矫正非一日之功,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立马得到矫正。因此不妨在一段时间内先针对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通过言传身教和劝阻责罚以使这种行为基本消失。尽量不要针对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去用力责罚矫正,那样孩子会无所适从的,也不是说不责罚,关键是要抓住重点去坚持矫正。
一个人在幼时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越多,他一生的受益也就越多;而一个人在幼时被矫正的不良行为习惯越少,那他一生的受困也就越多。所以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重视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矫正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