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我们到底是会跟相似的人在一起,还是和互补的人在一起?这问题就像月经一样,每次姊妹聚会都要来讨论上一回,而且往往都没有解答。老实说,心理学家针对这一命题也实在蛋疼,从过去到现在争论不休。为了让大家的脑袋清晰一些,这里整理几个心理学家的不同说法!

  一、相似者容易变朋友

  过去研究一致地表明:背景、科系、态度、信念、价值观、政治立场或健康行为等等相似者,比起不相似的人更容易变成朋友。为什么相似性有用呢?最主要是因为相似可以造就互相的喜欢(reciprocal liking)。人生苦短,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在找寻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希望能做自己,又担心别人对我们的评议;我们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担心他人的看法;我们希望能实践自己人生的意义,也希望有人能认同我们的人生意义。

  找一个与你相似的人,除了开心之外,自己的价值也能获得支持、认可(Social Validation)、还能自在地呈现自己本来的样子。至少,没有人会希望一天到晚都跟爱唱反调的人在一起。

  二、价值观要相似,性格则要互补

  目前的研究结果也比较支持“价值观”上倾向相似,“人格特质”上则可能较可以互补,或者特质上存在一些差异无仿[3],更有学者指出,要互补之前,双方必须先能喜欢彼此,而相互喜欢,又关系到两个人是否有相仿的价值观,是否可以沟通等等。

  三、“看起来像”比“实际上像”更重要

  长期研究亲密关系的珊卓?莫瑞(Sandra Murray),认为重要的不是你跟他“实际上”有多像,而是彼此“觉得”对方跟自己有多像(Assumed Similarity)。莫瑞几笔研究均稳定地发现,那些活在这种“正向错觉”中的伴侣,总是为两人带来幸福的比起其他人更为幸福,即使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假象。

  为什么你总是爱错?

  上面的研究重点是整理自我两年前出版的书“在怦然之后:关于爱情的十六堂课”,本来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心理学家们还发现另一个现象是:我们往往在择偶时“声称”自己喜欢的物件,并不等于“最后选择”的物件。在一些快餐约会(Speed dating)的研究当中,参与者一开始被要求要写下“自己”的特质,以及“自己喜欢的人格应该具有的特质”,结果发现,一开始的批偏好测试根本不具预测性!不论当初参与者在一开始写的特质是什么,大家最后选择的都是相同的物件:外表吸引人的高富帅与白富美,永远是人气王,其他的研究也发现,“我们以为我们喜欢的人”,通常不是最后真的想要在一起的人!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之所以会爱错人,是因为打从一开始我们想像中的那个人,压根儿就和最后选择的物件无关!为了纪念这样的愚昧,Western Ontario大学的Lorne Campbell博士还特别写了一篇回顾文章,说明人们在择偶的时候有多么地不理性。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