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北大女生自杀的新闻,让“情感暴力”“情感勒索”等等词汇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

  这些打着“情感”旗号,名义为“爱”的行为潜伏在每一段关系中,而这种“以爱之名”的伤害无论发生在哪种类型的关系里,对我们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需求的不被满足会导致问题的产生,而爱本身并不是问题,期待得到同样的爱,或者说用威胁、卖惨、祈求等等“弱势控制”的方式索取爱,就变成了亲密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情感勒索。

  托尼是一家理发店的老板,个性有些腼腆,第一次为他做访谈时,起初他是风趣的,但在聊到他和妻子是否要离婚的问题上,这个大男孩竟然开始哭泣。

  “真的,一开始我觉得她就是我人生的完美伴侣,她人漂亮,体贴,会照顾人。”

  “听起来,你们的感情应该很不错,你为什么还会想要离婚呢?”

  “老师,你知道结婚后我的生活过的有多惨吗?

  我知道她是爱我的,但是我实在受不了她的做法,我现在一点自由的空间都没有,想要和哥们出去喝酒,或者去朋友家看球,她就会大闹‘你是不是烦我了?不想跟我待在一起了?’或者跟你撒娇,粘着你,跟我说她最爱我了,也知道我最爱她,无论哪种方式,意思都是告诉我,我要是出去了就是不爱她了。”

  “起初,我妥协了,要么不出去,出去一定带上她,可是她和我的朋友们待得并不舒服,我也很尴尬,索性就不出去了,有一次公司团建,实在没法带上她,结果她开始和我冷战,我道歉之后,就总让我为她做这个,做那个,现在我一但不满足她的要求,我就开始有罪恶感,感觉不满足她就是不爱她。我太累了。”

  “原来我们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可是结婚后,怎么就成了这样,我很爱她,但有好几次,我都想跟她离婚。”

  楚楚结婚后就做了全职太太,一心在家相夫教子,孩子大了一些,楚楚想去精进自己,被老公以孩子还小,果断拒绝了,楚楚想和老公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公却说,“这是你们女人的事情,我还得赚钱呢。”

  长此以往,楚楚越发觉得这段婚姻不知道如何走下去,当她和丈夫沟通婚姻问题时,丈夫开始暴躁,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放心,你什么都拿不到!

  想都别想,要是离婚,我这辈子都不会让你看孩子。

  一分钱都没有,还折腾什么,离开我,你都活不下去。

  ……

  楚楚几次想要沟通,都被丈夫呵斥住了。

  她一方面很想离婚,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孩子又那么小,老公除了认为家务事就是女人的本职工作以外,确实也没有太大的毛病。

  来求助的楚楚,除了哭泣和愤恨,束手无策。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我在陪护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虽然背景不同,但却有问题上的共通性。

  他们都在遭遇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勒索”。

  这些情感勒索者把对待他人的威胁,幼稚,摇尾乞怜,合理化成“我这是为你好”。

  在评估问题本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会在关系中使用“勒索”的人究竟有哪些特性!

  在对两位求助者的深入陪护以及结合之前的陪护案例,我们发现“情感勒索者”往往是这样的:

  1、施暴类型

  脾气暴躁,稍有不满,便会大发雷霆甚至言语威胁或者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冷战到底;

  2、自虐类型

  过度依赖,表演一种给你看我会伤害自己的方式,让你感受心疼,自然而然的将他自己的全部责任转嫁给你,将对方视为父母角色,将自己视为小孩;

  3、悲情类型

  弱势控制,不会直接表达需求,但自认为是受害者,通过哭诉,无辜,委屈等可怜形象暗示错误全在你身上;

  4、引诱类型

  先释放正向需求的诱饵,打造一个“幻梦感”,进而合理化他的无限考验和要求。

  这些情感勒索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控制欲极强的一类人群,他们或多或少受到过原生家庭或者亲密关系上的创伤,在关系经营上有挫败感,失落感和恐惧感,这类人群往往也缺乏安全感,渴望依赖,但抗拒挫折,忧虑会一无所有。

  而反观情感中的“被勒索者”,他们在关系中又充当了“允许者”的角色,这一类“被勒索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过度需要他人的认可;

  2、害怕冲突,不计任何代价维持平和状态;

  3、易为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过度负责;

  4、在自我价值感不断遭受侵蚀时,会频繁质疑自我,甚至有罪责感;

  现在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关系中,究竟属于哪一类呢?在这个类别里,你又是哪种类型呢?

  面对这一类困惑的情况,我会给到求助者以下的建议:

  1、了解自我,调整自我的行为模式,以及在相处模式上做出改变;

  2、激发自己的自信和能量,消除恐惧感,罪恶感;

  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的行为模式会受到自我认知和关系交互,经历等等的影响,但核心层面都在我们自身,建立内在自我的完整性是最核心的关键;

  4、建立彼此边界,学会勇敢亮出自己的底线。一次又一次的“心软”放任对方愈加过度的索求,通过具体事件学习拒绝“弱势绑架”。

点赞(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