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
一、企业应当对哪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呢?
企业应当按月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除外。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以后的金额。由于在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是人为估计的,所以净残值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预计净残值率指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额占其原价的比率。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
三、结账的程序:
结账是一项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先决条件,因此做好结账工作十分重要。结账的程序如下:
1.结账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入账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3.将各损益类账户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4.结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转入下期。
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进行试算平衡。
四、对账: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对账簿记录的正确与否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一般可以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
(1)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
(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在实际工作中,账实核对是通过财产清查工作来进行的。
五、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有哪些呢?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具体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12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等。
六、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一、先从概念上理解: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二、两者之间的差异:
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